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初期,李悝作《法经》六篇,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地主阶级的私有制,镇压破坏封建秩序的行为,惩办“盗贼”的办法,惩办盗取兵符官印、议论国家法令、越城逃跑、赌博、贪污、所用器物超越等级的惩处方式,以及根据特殊情况加重或减轻刑罚的法律。《法经》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也成为秦汉法律的样本。魏文侯不但以李悝为相,让其主持变法,还任用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逐渐强大,成为战国初年一个强盛的国家。 

 材料二:楚国是战国初期领土最大的一个国家,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楚悼王即位后,楚国接连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楚国丧失了大片土地。楚悼王用重礼贿略秦惠公,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得以与魏、赵、韩讲和。楚悼王很想进行改革,振兴国势。恰巧在这时,吴起因在魏国遭到排斥而来到楚国。楚悼王立即任命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守,把守北部边境,成功抵御了韩、赵、魏的进犯。之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法经》内容所体现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共同的时代背景。 
【考点】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信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还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角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的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共同点。
(2) 提炼材料二中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金光 《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张国刚 《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秦汉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 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两宋学者组织的儒学,可以说是汉代以来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此时结晶而成的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

——摘自许绰云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软实力”主要指什么?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