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分三个小组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的问题。

材料一(第1小组整理)16世纪以来,核心国家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边缘国家除了顺从中心的意志之外别无选择。

                                                                                                                                                                                                                                                                                                                                                                                                                                                                                             

阶段特征

时间

事件

以殖民侵略为主要方式的“中心—边缘”秩序初建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末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或经济、政治、军事目的为标准的集团化秩序重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37年

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材料二(第2小组整理)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和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3小组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3日

1990年,布什总统首次公开了美国政府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在海湾战争中予以实践和展现。随着全球性对抗威胁减弱,伊拉克这样的地区性强国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重点地区利益的挑战。战争中,主要行动基本都是由西方盟国部队完成的,具体指挥权属于美国。经过海湾战争的实践促使这一构想在以后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徐萍、张建辉《海湾战争与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实践》

(1) 第1小组整理的材料对于项目研究来说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 根据第2小组整理的内容,概括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因素。
(3) 针对第3小组整理的材料,通过内容对比,分析中美方案的不同及优劣。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以佐证项目学习主题。
【考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 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