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朝代

主体

主要成就或方法

西周

 

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战国至西汉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许多医家搜集、整理、

综合而成

《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汉朝

政府

“民疾疫者,含空邸第,为置医药”。

华佗

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辩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全书82卷,临床百科全书。“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众生之苦”。

政府组织苏敬等人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出现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

清朝

叶天士

《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稳健,中医药服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与我国有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也要认识到,在促进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并做好传承创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2020年5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特点。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药的历史价值。
【考点】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扁鹊确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为“药王”。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时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1929年,国民政府一度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中医学的发展】

材料一:周代巫医并存,这一时期的药物及其使用情况在《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出土涉医材料多以疾病占卜、宁疾祭祷的形式出现。到春秋以后,医逐渐独立,扁鹊第一个主张医应该脱离巫祝独立。汉代,与中医理论和经验相关的专著出现,那就是中医的三大医典——内经(即《黄帝内经》)本草经(即《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即《伤寒杂病论》);这一时期外科也有相当成就,华陀是中国第一位外科专家,他发明麻沸汤在全身麻醉后施行手术。唐代,方剂、药物和诊疗都有适当发展。唐高宗曾令李勣、苏恭等人增修《唐本草》,集药850种,是中国第一部官定药典;这一时期方书盛行,孙思邀的《千金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各科诊疗大全,搜罗宏富。北宋时,铸针灸铜人。

——摘编自何云鹤《中医学简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医史书写进一步发展,开始了对“医宗”的建构。医宗的编纂不是单纯的对经典医籍进行注解或重编,而在于通过综合百家、集合众长来构建共同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习医与行医者所通用。

书籍

作者

简介

《医宗必读》(刊刻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李中梓

全书10卷,从理、法、方、药诸方面阐释其治疗手段和经验,内容系统规范。

《医宗说约》(刊刻于清康熙元年)

蒋示吉

全书仅有6卷,书中将深奥的中医理论、繁杂的治疗手法、诸多的方药均编写成简易歌诀,通俗懂易,形象生动,方便记诵。

《御纂医宗金鉴》

(刊刻于清乾隆七年)

吴谦

全书90卷,由乾隆皇帝钦定并书写书名,内容全面系统,作为官修医书,去其繁杂,统一各家学说,使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知识趋于规范化。该书将医家经典的解释权掌握在帝王之手,将医道等小技也与主流文化一样纳入到“大一统”的文化中。

——摘编自冯玉荣《医学的正典化与大众化:明清之际的儒医与“医宗”》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中医学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医史书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