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如下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
3
kJ/(m²·a)]。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图中A表示
。
(2)
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为
kJ/(m
2
·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3)
下列属于该区域某植食性动物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迁入率 ②互利共生 ③物种丰富度 ④种群密度 ⑤生态位
(4)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生态系统需要除草治虫的原因是
。
【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考察结果[单位:kJ/(cm
2
·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指
,有
kJ/(cm
2
·a)。
(2)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
越多。
(3)
D热能是通过
释放的能量。
(4)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
综合题
普通
2. 据图回答: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A属于
,B属于
。
(2)
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
作用实现的,图中的食物链是
(填写大写字母并用箭头表示,如:A→C)。
(3)
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方向看,图中通过②的能量大约只有10%~20%通过③流入C,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综合题
普通
3. 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
1
、m
2
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m
1
、m
2
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
的特点。
(2)
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
。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
图2中有2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
实现的。
(4)
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的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
kJ。
综合题
普通
1.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木(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
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
(2)
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
(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
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
(变大∕变小)。
(4)
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
(5)
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
相似。
综合题
普通
2. 天津市针对甘肃古浪县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落实国家“药肥双减”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项目需遵循一定生态学原理。下列原理
有误
的是( )
A.
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B.
项目实施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
C.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D.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水肥
单选题
容易
3. 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
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
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
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
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多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