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担当重任。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辽阔征程上,天津“动”起来。

材料二:天津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财政总支出75%的“蛋糕”切给民生,每年精心安排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大力度补贴,发行文化惠民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活文化市场。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走好新时代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港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枢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踏出沉稳有力的天津足音,展现更好的“天津作为”,海河之滨的暖心故事,还在续写。

材料三: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调研时说:“我们要做好实业。粮食是中国粮食,工业是中国制造,科技是中国人掌握的核心科技……实业做大做强了,我们才能够扎扎实实走出去、名副其实攀登世界高峰。”3年来,天津港集团按照总书记的擘画开拓创新,奋力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成绩单

唯物辩证法道理及材料分析

天津港集团着力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携手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在集成应用多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多项自动化码头“黑科技”。

面对传统码头的全自动化改造的世界性难题,天津港技术团队设计出全新“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工艺方案,为传统码头全自动化改造提供了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和天津样板。

天津港把发展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2020年以来,开通了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全面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1)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天津作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 阐明天津港集团交出的成绩单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三条主要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考点】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及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条件。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此后,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稳经济、促发展,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自己的路,才可能创造历史伟业。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清醒而坚定: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梦想照进现实,现实辉映梦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推动人类前行,促进社会发展。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了“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借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材料二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5000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010年,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上海市举行。2020年,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变为现实且更加充实,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2) 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中国梦”为什么今天能够实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