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回答下列问题
(1) 三江源地区逊木措湖中的某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²a)。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逊木措湖的裸鲤属有2个姐妹种: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这两个物种是研究同域物种形成的理想模型。研究发现: 件外激素的识别可以影响交配对象的选择,不同种类的裸鲤释放的性外激素气味存在一定差别。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填"重叠"或"分化")。

②同域物种形成模式不同于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模式。这表明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有什么关系?

③这两种鱼的嗅觉基因差异很大,是导致它们分化为不同物种的关键。推测该基因导致同域物种形成的机制是

(3) 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退牧还草是其中一项。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某地曾经是一个大型湖泊,一千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湖水逐渐退去,暴露出湖底沙丘,沙丘上逐渐出现沙柳等先锋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虎甲、穴蛛和蝗虫等,从而形成先锋群落。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加长,先锋群落逐渐被桧柏松林、黑栎林、黑栎—山核桃林所取代,群落中也逐渐出现了鼠、鸟、昆虫等多种动物,最后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沙丘暴露后所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原因是
(2) 从群落演替的本质看,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还存在沙柳的原因是
(3) 研究发现,该地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曾生活着A,B,C三种动物,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某个时期盗猎人员大肆猎杀导致A在此地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却很快在此地灭绝,由此可见,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的相互联系是:
(4) 山毛榉—槭树林中有很多鸟,多以植食性昆虫为食。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为 , 若食物链“植物→昆虫→鸟”中昆虫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 则昆虫和鸟所处的两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若研究一个月内能量流经鸟所处营养级的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

(5) 生态学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一千年时间,这说明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