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r对策和K对策是种群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则与之相反。图中曲线表示两类生物当年种群数量(N
t
)和一年后种群数量(N
t+1
)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
=N
t
。
(1)
当种群数量较少时,
对策生物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当种群数量处于S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对于某些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和
两大类。
(2)
K对策生物S点的增长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X点的增长率。当天敌增多时,K对策生物的X点和S点对应横坐标大小的变化分别为
.
(3)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蝗灾是由东亚飞蝗引起的,东亚飞蝗属于
对策生物。连年干旱往往伴随蝗灾,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
(填“密度制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简单的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即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要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曲线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
,该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满足种群密度与净补充量关系曲线的模型假设是
(答出1点即可)。
(2)
配额限制方式因收获量固定而受欢迎,但往往容易导致种群灭绝。采用配额限制容易导致种群灭绝的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3)
若种群密度低于N
m
, 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则
(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灭绝。如果收获努力高于MSY努力水平,不利于获得更高的持续收获量,理由是
。
综合题
普通
2.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常规模式下,提高畜牧产量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入侵生物水葫芦生长迅速、营养成分丰富。开发水葫芦等非常规饲料可以改善畜牧业的饲料结构,缓解粮食紧缺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引入我国后由于缺乏
,容易形成单一的优势种,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为了治理水葫芦入侵问题,首先需要从
(答2点即可)等方面对水葫芦的生态位进行研究。
(2)
佛山某养猪场另辟蹊径,将猪场排出的肥水(即:猪的粪水)用渠道引流进种植水葫芦的池塘,再采收长出的水葫芦,搭配豆渣和酒糟制成饲料,用于生猪养殖。分析该养殖模式的优点有
(答2点即可)。该池塘不能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原因是
。
(3)
上述种植水葫芦的池塘有时会出现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请分析导致此现象的生物学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综合题
普通
3. MacArthur和Wilson(1967)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认为物种总是面对两个相互对立的进化途径,各自只能择其一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一种是高生育力但无亲代抚育(r选择):一种是低生育力但有亲代抚育(K选择)。 Southwood(1974)用图解(如下图)表述了它们的区别,图中横坐标为某物种在时间t的个体数量N
t
, 纵坐标为时间t+1的个体数量(N
t+1
),虚线(45角)表示N
t+1
/N
t
=1。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由于
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K选择物种对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称为
。
(2)
K选择曲线与虚线有两个交点(X和S),S处的两个收敛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要趋向于S,故该点可视为种群的
。X处的两个发散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X时还可回升到S,但低于X时,则必然走向灭亡。据此解释目前地球上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
(3)
r选择生物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K选择生物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由此推测:细菌、昆虫及小型的哺乳动物如鼠类等,属于
选择。对于r选择物种来说,生物防治手段如天敌因素对控制种群数量所起的作用是
的(显著/不显著)。
综合题
普通
1.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单选题
普通
2.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
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
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
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单选题
普通
3. 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
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
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
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多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