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其沙源主要为临近区域的冲洪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地表沉积物。沙漠淡水表面平均年蒸发量为1000mm,沙丘表面平均年蒸发量为100mm。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图)是沙漠与黑河流域中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分界线,也是沙漠内部风沙输入的重要断面,A~E代表沙漠西缘5种典型地表,其年平均风速分别为3.60m·s-1、2.38m·s-1、2.70m·s-1、3.42m·s-1和2.56m·s-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原(图左)海拔多在5500米以上,随着冰川退缩,普若岗日冰原边缘发育了新月形沙丘群,沙丘表面水分条件较好。冬季时沙丘个体规模增长快,但是移动速度慢。图右示意该地区新月形沙丘的发展及结构。
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的断裂带上,河床平均海拔接近4000m,河谷宽窄相间。河谷内沙丘成群、形态复杂,与河床、河漫滩、阶地、谷坡呈交错或镶嵌分布,其周边以旱生灌丛和草甸植被为主。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为252~580mm,主要集中于5~9月,且多为暴雨,冬春季盛行偏南风,风力强劲。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某断面单侧地貌图及谷地沙丘景观图。
密歇根湖(左图)东岸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畔沙丘,该沙丘由两列平行的,窄沙丘组成,其发育受湖泊水位、沙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型风暴侵袭可以改变沙丘内部沙粒的位置,进而影响沙丘形态。距今约5500年前,前排沙丘开始发育;距今2500~4000年前,后排沙丘发育,并逐步增长到30米高;距今2000~2500年前,后排沙丘保持稳定;距今1000年左右,后排沙丘再次迅速生长,直到高40米左右。右图示意密歇根湖水位波动情况。
风蚀退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