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实验1
伞柄切段
将伞柄切成三段
上段(靠近伞帽)
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再生伞帽
生出较大的伞帽
中段
生岀小伞帽
下段(靠近假根)
生岀雏形小伞帽
实验2
伞藻嫁接
将两种伞藻(甲和乙)的伞帽切去
把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
?
把乙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然而,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的攻击会导致植物生病甚至死亡。数据显示,每年因植物病原体导致的农作物减产,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巨大,严重威胁着世界粮食安全。在长期进化中,植物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巧妙的机制,以感知威胁并产生相应防御反应,从而阻止或消除病原体入侵。这个过程不仅包含识别.更要在空间上传递识别信号,并协调各种响应。首先,植物需要通过细胞膜感知特定分子,以了解外部潜在攻击者的存在,并发出“警报”,将其传递到细胞内部不同区域,最终到达储存遗传信息的细胞核,使植物表现出防御反应。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这种“警报”信息如何在细胞内传递。近来,我国科学家揭示了一条连接细胞膜和叶绿体的重要信号传递途径.科学家发现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细胞膜和叶绿体双重定位。正常情况下,这些植物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但是当有病原体存在时,它们可以从细胞膜移动至叶绿体内部,帮助叶绿体感知威胁信号.紧接着,叶绿体这些信息传递至细胞核,从而调节抗病蛋白质合成,激活防御以对抗入侵者。该途径是植物细胞将危险信号从外界传递到叶绿体的策略之一,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整合信号并产生适当的响应。这种新途径的发现为设计植物保护策略和开发新的抗病品种提供了断思路。
a.遗传信息库 b.控制中心 c.控制蛋白质合成
a.细胞膜蛋白移动至叶绿体 b.调节抗病蛋白质合成,对抗入侵者
c.叶绿体将信号传递给细胞核 d.植物细胞膜感知病原体上的特定分子
①取某种离体的肿瘤细胞,均分为4份,用同样的含有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组。
②向甲组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向乙、丙、丁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配制的50mg/L、mg/L、150mg/L该新型抗肿瘤药物溶液。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健那绿染液对培养基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根据线粒体着色的情况来判断细胞的死活。
④根据统计出来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数目和比例,可以计算出各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
⑤预期实验结果:甲组的抑制率最低,。
实验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且药物用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组别
体质量/
(kg·m-2)
瘦素含量/
(mg·L-¹)
总胆固醇量/
(mmol·L-¹)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量/(mmol·L-¹)
低密度脂蛋白—
正常
15.6
3.8
3.6
1.4
1.6
超重
16.9
5.8
4.0
1.3
2.0
肥胖
17.7
7.9
5.0
1.2
2.4
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高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低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
肥胖者常常伴随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在血液中沉积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其中一种脂蛋白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另一种脂蛋白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据表推测,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并清除的脂蛋白是(填“高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这与细胞膜能的功能密切相关。相比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体内瘦素含量高,但依然肥胖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