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礼教的压迫,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底端。传统社会提倡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需要缠足、无受教育权、无参政权、无婚姻自主权,要“足不出户”,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余瑶《<中国女报>对提升女性地位的呼吁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1919年末《新青年》发表《本志宣言》宣称,“我们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权利,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并且希望他们个人自己对于社会责任有彻底的觉悟”。重塑妇女独立人格带来的不仅有空前的心灵觉醒和思想解放,而且直接推动着妇女在实践中反抗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实际斗争,如剪发、争取教育平等、社交公开、赴法勤工俭学等一系列运动,这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妇女的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的进程。

——摘编自刘红《新文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的出路。
【考点】
新文化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针对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的分水岭。第一阶段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整理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 结合所学,指出《青年杂志》创刊的时间、地点和创刊人。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说明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所作的贡献,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