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文献材料

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历史、美术、天然三部与动植物园的建制,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学理意义上的博物馆。隶属南通师范学院“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的宗旨以及独特的馆名,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材料二:表61949--2015年《人民日报》中关于博物馆的相关报道统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1955-0520)、《内蒙古修建第一座博物馆》(1956-08-09)等

《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01-05)、《中国博物馆逾2400个》(2007-12-22)

《延安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1958-12-06)、《定陵博物馆今起开放》(1959-09-26)等

《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0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0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

《苏联鞑靼国立博物馆展览我斗争胜利事迹并陈列中国民间艺术制品》(1949-10-31)、《民主德国博物馆专家到京》(1954-05-03)等

《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0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

《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196003-27)、《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法宝一记外国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6-08-05)等

《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02-04)、《旅行社开发市场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08-12)

——摘编自姬秀丽《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的历史变迁探析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通博物苑成立的背景及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 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
(2) 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