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艺村,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建造的“竹里”,持续带动大批游客前往打卡;在南京,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秦淮灯会在跨年夜“亮灯”,无数游人共赏“火树银花”盛景;一阕昆曲悠扬婉转,一场皮影趣味横生,绚丽的彝族刺绣,精致的木刻版画……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不断涌现,成为越来越多人愿意专程前往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不过,“非遗十旅游”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非遗十旅游”当前存在融合不够深入、参与性不强等问题,不能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从各地发展情况看,商业化的简单模仿造成同质化现象普遍,本地特色不够凸显、文化创意不足。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非遗+旅游”模式兴起的文化价值。
(2)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为“非遗+旅游”模式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开始,云南大理州为保护洱海生态,投入了巨大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甚至采取了有机肥代替化肥、禁种大蒜等措施。然而几年过去了,洱海水质的改善并不稳定,农民的收入还变少了。“古生村科技小院”,解决了这一“两难”困境。

“古生村科技小院”,坐落在云南大理,是以张福锁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多学科导师指导团队,带领一大批青年学子,在保护环境、保护水质的同时,科学化地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更适宜的、提质增效的种植生产技术,做到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能够同向而行。

深深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进入2024年科技小院已在全国建立1048个,覆盖31个省份,涉及222种农产品,覆盖农业行业中的59种产业体系。随着加入院校和师生数量增加、产学研用成果凸显,科技小院模式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已推广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科技小院服务模式也从最初帮扶一家一户的1.0模式发展到如今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3.0模式。正是科技小院为农村带来宝贵的科技财富,高校师生与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成为生生不息的乡村人才振兴源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建好科技小院能够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