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胜利时不骄傲,始终心存忧患意识、保特谦虚谨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

1949年3月2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等带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感慨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数十年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早已换了人间,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彪炳史册,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一以贯之。

新时代1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新时代高歌行进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材料二:新时代,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从根本上说,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使我国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阐述保持“赶考”清醒和坚定的意义。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循环的关系。
【考点】
事物发展的趋势;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两点论与重点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23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分阶段、有计划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处理好“自然无为”和“积极有为”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要把“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工作摆上日程,“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为主要抓手,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二   水利工程的发展,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学价值。我国已有30项工程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灌溉架系,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的发展见证着古代先贤独树一帜的治水智慧。都江堰工程是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交融的杰作,融合了大禹、杜宇、整灵治水和李冰父子治水的传奇故事,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至今仍是水利工程人水和谐的典范。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观”的知识,谈谈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应如何处理好“自然无为”和“积极有为”的关系。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我国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时代价值。
(3) “建设美丽中国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要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体现了哪种创新思维?运用该创新思维的三种方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三点建议。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文件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土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文件指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推广应用此经验,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快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应如何贯彻落实“2024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来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