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头绪繁杂,任务艰巨。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达49%,超过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的总和。因此,中国需要大力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以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实现“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降低到27%,太阳能占比27%,风能占比21%,水电占比15%,清洁能源成为主要能源。预计到206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_____。

材料二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实施全民参与性的行动方略对于“双碳”目标的最终达成能够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碳达峰、碳中和更需要人们具备强烈的绿色意识。应当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全民绿色低碳教育,提高人们对绿色发展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度、参与度,让低碳绿色理念入心入脑,为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财富。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每个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美好生活的同时,杜绝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行为,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形成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的良好风尚,共筑安全绿色发展的坚强屏障。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其中,个体、家庭作为重要消费主体,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至关重要。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活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让垃圾分类成为现代生活新时尚。要鼓励市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力度,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节能降碳的绿色产品,为国家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打下基础。还要扩大有机绿色食品的供给,引导人们养成以天然有机食物为主的绿色饮食习惯,带动绿色农业、畜牧业发展,帮助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

    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下出现的共享经济,无疑是帮助实现“双碳”目标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是人们绿色生活的新选择。因此,应当在交通、住宿、办公等各领域规范、引导、推进共享经济发展,构筑更有价值的共享平台,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闲置资源,通过共享经济平台,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让更多人拥有数字绿色生活。

(1)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关于“双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碳达峰是为碳排放设定出上限值,以最终实现碳中和。

【乙】太阳能、风能的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碳排放。

【丙】农业、畜牧业不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属于绿色产业。

(2)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应采取的全民行动方略是:①,②,③,④。(每空限 15 字以内)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温柔陷阱

    贫瘠的土地上,一株矮小的植物 展开了一片新叶,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绒毛,足有上百根!这些绒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每一根绒毛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似乎有露水,晶莹剔透,还发出阵阵幽香……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看起来香甜的蜜汁其实并不可口,反而味道怪怪的!正当它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这些黏黏的液滴死死地黏住了!

    于是,它振动翅膀,竭力拍打,想要快点离开这可怕的叶子,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它的挣扎惊动了这片叶子,叶子开始卷曲、合扰,蜜蜂周围的绒毛一起弯向它,更多的小液滴把这只可怜的蜜蜂牢牢地困在叶子中间!很快,蜜蜂就被溺死在其中了……

    几天后,这片叶子又重新展开,根根绒毛重新挺立起来,再次露出那美丽而幽香的致命露珠……

    这株不显眼的小草就是肉食植物——茅膏菜!像茅膏菜这样喜欢吃肉的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 很广,种类最集中的地区是澳洲、非洲南部,其次为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种类偏少。他们分属于6科15属,约500余种。

逼上梁山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生存不仅需要能量,N、P等营养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但是植物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跳。种子落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安家,听天由命。运气好,就能得到生存的机会;运气不好,落到了贫瘠的土壤上,就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

    面对惨淡的命运 ,有些植物选择了放弃、死亡,而有些则进化出捕虫结构。捕虫吃肉成了他们营养的又一个来源。

    有研究显示,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有的类型简单实用,有的精巧别致,他们的结构、机制复杂程序不尽相同,但对各自的捕虫需要说都是有效 的。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动物or植物?

    依靠各种优良的捕虫器,美味到手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系统,怎么把美食吃进肚子啊?没有关系,这些肉食植物跟动物一样,有一套消化食物的手段!

    肉食植物捕虫器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消化液成分的液体,科学家们已经从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此外,捕虫器的消化液中还有盐酸、丙酸、丁酸、戊酸等酸性物质,酷似哺乳动物的胃液,昆虫误入其中必被消化无疑!、

    腺体除了具有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狸藻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实的。

隐藏的肉食者

    作为肉食植物的代表,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早已威名远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番茄、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包括西红柿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他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堪与捕蝇草比肩。

    这两种蔬菜茎杆部位的茸毛能够将落在其上的小型昆虫牢牢“黏住”并杀死,待昆虫腐烂并掉落入土壤之后,西红柿和土豆就能享受大餐了!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在有些时候,土壤十分贫瘠,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诱捕”昆虫才能正常生长。

(选自《科学》2013年第3期)

(1)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肉食植物在东亚地区分布种类偏少。 B. 肉食植物捕虫器中的腺体只有分泌作用,营养的吸收全靠根系。 C. 肉食植物之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是因为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 D. 西红柿和土豆其实也属于“食肉”植物。
(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部分生动地介绍了茅膏菜捕食昆虫的过程,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 B. 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 C. 吃肉是肉食植物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此肉食植物不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 D. 无论是普通植物还是肉食植物,它们都要依靠土壤来获取营养。
(3) 认真阅读文章第一、三部分内容,假如你就是一株食肉的茅膏菜,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是如何捕捉和消化掉一只蜜蜂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七条金鱼在呼吸

文/毕淑敏

一天,我家先生从外面捡回一个旧缸,果酱色,半截高,估计是以往哪个单位食堂和面用的。现在都订盒饭吃了,老功臣就被遗弃。先生讨回来,主人一定暗地里高兴,免了扔它到垃圾箱的麻烦。

星期天,他从街上买回了7条金鱼和一束水草。鱼和草都是最普通的那种,红的鳍和绿的羽叶在盛满水的塑料袋中蜷曲飘荡。我这才知道,先生要用这缸养金鱼。

我说,为什么不买一个好看的缸呢? 透明的,有灯的那种,还有氧气泵什么的。缸的背景贴上美丽的水草图案,鱼在里面会笑的。

先生一边仔细擦拭着面缸,一边说,我小的时候,我家的院子里就有这样一个缸。里面就养着这样的金鱼和这样的水草……

话一说到这个份上,我知道任何建议都已枉然。每人的童年都有一些结,七缠八绕凝在那里,不断地放射出引起我们快乐、怀念和其他种种复杂情感的蛛丝。

缸刷好了,金鱼们迁徙进这个以前不知作过何用途的新居,开始争先恐后地吃先生抛撒的鱼虫。先生特地告诉我,喂鱼一只手.也就是说,( )。如果谁有时无刻地想起来,乱喂一气,那样金鱼很容易撑死的。它们自己没什么数,全靠人控制。先生叮咛。

既然剥夺了我的监护权,我也乐得清闲,每日按部班地忙自己的事。一日,在电脑打字的间歇中,突然听到点点滴滴的破碎声。疑是水龙头没拧好,厨房卫生间一通寻找。不是。坐下工作,那声音重又浮现,锲而不舍,仿佛在嘲笑我的粗心。于是再站起身,细致搜索。那声音便奇迹般地消失了,以致我恐惧起自己是否患了老年幻听。

怪哉! 当我安静时,那声音一定是存在的。当我行动时,那声音就受惊似的遁去。怎么会有这般的灵性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声音是有生命的物体发出的。想到此,吓一跳,好在很快释然。

我想到了那7条金鱼。

待我悄然起身,走近缸边,果然看到金鱼们正在水面呼吸。圆圆的唇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外面,吞咽着,吹拂着,于是就有极细碎的气泡,翻滚着涌出,然后迅即迸裂,发出蚕丝扯断般光滑和柔润的碎裂声……

哦,原来是你们啊,陪伴着我的生灵!

从此,我写作的时候,就有了一种伙伴感。我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有7条金鱼不倦地游动着。

金鱼的呼吸声很有趣,只有当你极宁静的时候,才听得到。如果你心浮气躁,它就奇异地潜藏了。刚开始我以为金鱼有什么特异功能,可以感知到我的心绪,当我忧郁的时候,它们也郁郁寡欢。

但我很快发现,当我欢愉的时候,也听不到金鱼的呼吸。为什么呢? 难道金鱼会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呼吸吗?

听不到,不是金鱼屏息,而是那一刻心绪不宁。只有心神归一,情感上万籁俱寂,才有可能听到金鱼的呼吸。听到之后,就很奇怪,这样整齐而轰鸣的声音,片刻前怎么就置若罔闻了呢?

于是,写得累了的时候,就听金鱼的呼吸。金鱼的呼吸好似一扇门,打开之后,接着听到了很多的声音。一只鸟在啼叫,汽笛的断续抽噎声,一个小小的婴儿在哭,一枚铁钉掉在马路上了……7条金鱼用它们的呼吸,吹拂开了捂住我双耳的黑手,让我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

(节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七上5,中国青年出版社,有删改)

(1) 对“先生从外面捡回一个旧缸”来养金鱼的原因,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别人觉得扔掉这旧缸很麻烦。 B. 买一个好看的缸要花许多钱。 C. 先生对儿时生活充满怀念。 D. 旧缸更适合养金鱼。
(2) 结合上下文语意,下列不适合填入文中空白处的一项是( ) A. 此事就由他承包了 B. 只能由一个人喂鱼 C. 我不要去喂他的鱼 D. 要用一只手来喂鱼
(3) 作者从“7条金鱼在呼吸”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下列表述最准确一项是( ) A. 金鱼也是生命,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 B. 感谢金鱼,它让我的写作有了陪伴和灵感。 C. 金鱼也是通人性的,会和人一起快乐和悲伤。 D. 一个人的心只有静下来,才能感知世界。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 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