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1) “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 
(2) 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改动)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考点】
材料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故不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

(2)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

原文

改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 甲文选自《》一书。
(2) 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不为得也

A. 暂且       B. 假如       C. 随便       D. 已忘

②遂终不能听

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 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 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5) 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6) 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汉平原君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欲知建,建不肯见,其气节可谓卓卓者矣。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 , 受之不辞。建既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

(节选自《朱建论》,有删改)

【注】①平原君:西汉人,汉高祖刘邦时赐朱建为平原君。②取容:取悦,讨人欢心。③知:结交。④卓卓:崇高。⑤裞(shuì):旧时赠给死者的衣被。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识穷乏者得我                        士君子取之间 B. 故不为得也                                行不 C. 则生                                        故遇辟阳侯 D. 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不得不求之脱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心”,但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更容易丧失。 B. 甲文孟子通过举例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C. 乙文朱建母亲去世,朱建在办理丧事的时候向阳侯索取财物准备治丧用具。 D. 乙文朱建的悲剧在于他“始名廉直,不终其节”,以不法行为断送半世英明。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受。

②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

(4) 甲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分析。
(5) 乙文朱建最终落得身死失节结局的原因是“①”。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②”。(均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孟子的这个观点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再列举两个事例来印证孟子的这种观点。 .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