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察举制在建立之初,大致是以“举荐”为主要选拔方式,以“贤良方正”“孝廉”作为名目,显示了“以德取人”的政治意图。东汉初年,光武帝曾规定:在察举秀才、孝廉时,州郡长官必须先给予候选人以一定职事,叫做“授试以职”。和帝永元年间,曾改变以往州郡举荐一律两人的情况,规定“二十万岁

举一人”,“四十万二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后来因为边疆地区户口少、赋役重的情况,“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到了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改革孝廉察举,其措施是: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进行分科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变迁》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变革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察举制发展演变的历史意义。
【考点】
察举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 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 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