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  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若无的状态。虽然封建统治者既需要利用学校这个工具,也还需要经学来装饰政治和统治人民;但士族不愿意庶族地主通过学校往上爬,夺取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同时士族有做官特权,不一定要经过学校,他们又崇尚玄学反对儒家的礼法和繁琐的经学,因此士族既不愿意多办学校,也没有兴趣去办儒家式的学校。

——摘编自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颜氏家训》部分篇目主要内容

卷名

主题

主要内容

第一篇

《序致》

说明他撰写此书的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第二篇

《教子》

以古代圣王的教子之法和当时因宠爱失教导致败亡的事例,说明对子弟不能爱而无教。

第五篇

《治家》

讲了治家诸多的要素,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以及恭俭节用、诚信待人等美德。

第八篇

《勉学》

作者对当时的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借门第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教育子弟们“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不学无术终会导致身败家亡。

第十四篇

《诫兵》

要求子孙不以兵武取达、而要以儒雅为业。

第十九篇

《杂艺》

论及书法、绘画、射箭、卜筮、算术、医方、琴瑟、博弈、投壶等。

——摘编自徐梓、许少玲《颜氏家训何以被尊为“家训之祖”》

材料三   《颜氏家训》之所以被尊为“家训之祖”。它内容广博,涉及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一个家族的世世代代各个方面;它分篇撰写、各有专门、分别标题的形式,不仅是对过去家训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对此后家训的发展,具有规范、约束乃至宰制性的意义。

——摘编自徐梓、许少玲《颜氏家训何以被尊为“家训之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没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颜氏家训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揽,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宋代书院分设经义、治世两斋,前者为主。经义斋教四书五经、理学大师研究心得、历史典籍和诗词;治世斋教农田、治民、水利、算数、军事等实用技能。经费来自官府拨付、民间捐献、自主经营,主要靠学田收入。主持人称山长或洞主,由在职官员或赋闲官员充任。教学活动以升堂讲说和生徒自我钻研为主,辅以讲会制度,即定期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同堂交流辩论。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大学基础学科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专门学科为法学、医学、文学、神学。早期,有很强的神学性;后期,艺术、诗歌、法学、医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希腊语、拉丁语等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主流。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所交学费,部分来自教会、政府、城市的资助以及私人的捐赠。早期大学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自由求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学者行会组织。尽管教皇和世俗政权力图控制,但大学的运转主要靠学者的活动。大学最通行的课程实施方法是讲授和辩论。

——均据孟冰寒《浅析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等整理

(1) 依据材料归纳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差异,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原因。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书院和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618-907年)有一整套的学校体制。中央所设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此外,太医署、司天台、崇玄署也各招生徒传授医学、天文历算、道教学等专门技术知识。中央六学之中,前三学传授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后三学为专业性学校,分别学习律令、书法和文字学、数学。这些学校不仅招收国内学生,同时也招收外国留学生。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各类高等学校学生有三千多人。随后,扩大招生名额,高丽、百济、新罗、高昌、日本诸国纷纷派遣子弟入唐求学。万方辐揍,盛况空前,“六学”等学生达到八千多人,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府了。

——摘自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教有的开放性》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约公元500-1000年),欧洲的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基督教垄断之中。古希腊罗马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人所遗忘,西欧的教育呈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处于衰退状态。中世纪晚期时,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学计算知识和商业经营技能,但以宗教为主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一些商人集中的城镇逐渐打破宗教垄断教育的局面。13世纪,西欧出现了很多新创建的大学,既有规模较小的专业学校,如法学学校、医学学校,也有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校。大学教授也逐步摆脱宗教束缚,可以讲授希腊罗马古典名著或是物理学、天文学等课程:

——摘编自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学校教育和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异同。
(2)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