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民族危机一步一步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的中国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在条约中,清政府承认……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材料三: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材料四: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 材料一中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2) 材料二所示条约签订的同年发生了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一暴行是指?
(3) 材料三中的“某条约”指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哪一事件使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材料中“沉沦”的含义是什么?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  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2)  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  历史学家钱乘旦在新书《西方那一块土》中论述:“西方文明的确有许多长处,值得他人学习,但也有不少短处,需被他人引以为戒。我们观察西方文明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文明不在‘那山’中,可以看得更清楚。”从客观角度评价西方“文明”国家在材料中的作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