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浸泡在月光里的村庄

回故乡那天是个月儿说圆非圆、非圆将圆的日子,距月圆的十五就差那么小三来天。选择的时间也是个太阳西下的黄昏,这时西天里只落得一片惶惑,还好东山顶上已经挂上了一轮新月,古朴的村庄此刻更显得端庄娴熟。活了三四百年的古老的瓦房,被青苔绣上了神秘的绿,可爱得像是一幅出彩的油画。青石夹的门楣里,粗朴的木质门扉有些腐朽,但是你总能从它的年轮里读出诗歌来,读出那些记录人生风景与沧桑的文字。树林里的鸟叫,婉转清晰,落魄的游子糊涂的心突然间绿了也静了。我的故乡是如此样子,你的村庄该是啥样?

你会问,选择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时刻是为了回故乡读月亮的吧。不瞒你说,我热爱故乡,深爱故乡的夜晚,更深爱着故乡的月色。不错,我就是为读月亮回来的,天上那个追着彩云的月亮,还有那个辛勤的月亮——母亲的月亮,因为今天是四月初十,母亲七十二岁的生日。

兄妹几个和母亲闹腾了一番后,就陪着母亲到了月亮地里。月色里,母亲更显苍老,尽管佝偻着身躯,浸在浓浓的月色里,那形象依然不乏高大。还没有让子女嘘寒问暖,老人家就念叨着身外的他人,从季节到天气,询问一些天灾人祸;从小家到大家,小家关乎我们兄妹几个,大家就是让她牵挂的乡邻和国家了。今天,我终于明白,这些年来为什么母亲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了。

这是远离城市的山村,远离浮华的净土,没有醉生梦死的绿酒与欢歌,陪你入夜的只有如水之月,浩渺星空。月亮把那瓢银白泼洒下来,把村庄洗了再洗,直洗到安静得没有一丝鸡鸣与狗吠,直洗到时间停止了脉搏,直洗到整个大地只共了这一壶洁白,连往日花花绿绿的想象也洗得洁白无瑕了……这样的风景只是在故乡里,仅仅在故乡的村庄里。只有故乡能如此优雅地活在天地间,保佑着近在眼前或者远在天涯的孩子,使他可以放下该放下的一切,回到没有谜底的世界里。

被月光浸泡过的村庄,空气是清冽的,舌头舔出的味道是生命的淳朴。完全不是想象,用手可以触摸,清甜的风和汩沉流淌的月色从每个指尖滑过,让人心旌摇曳。身旁不远,就是母亲种的庄稼,花生每只小手都抱在一起,安静地打盹,向日葵也安静地闭上了追太阳的眼睛,豆秧秧却挂满了小眼睛一样的露珠儿,一切生命都郁郁葱,迟早都会开出月色一样纯洁颜色的花来……

月光浸泡过的村庄,有我青青的小草,草丛里有我喜爱的会弹琴会唱歌的虫儿。虫儿在朗朗的月下,清唱着小夜曲,那歌声是那么悠远,那是夜的心跳还是月亮的鼾唱? 那高大的树上,有我可爱的鸟儿,每天会追逐云朵的鸟儿,追逐梦想的鸟儿。沉浸在月色里的小溪,我那可爱的小鱼儿呢?是在甜美的梦中还是在嬉闹清泉里的月亮呢?纵横的阡陌间,我的老牛会孤独地打下音乐的印记,我的羊群会记录着云朵一样的音符。从遥远的记忆到现实的今天,一切的美好都跟被月光浸泡过的村庄相关。要么美得是天真的孩子,要么美得是妩媚的姑娘,要么美得是睿智的老叟,要么美得是慈祥的母亲。

到我故乡来吧,这里有秀美的山,温情的水,热情的人。无论你是客人还是路者,乡亲们都会奉上清香四溢的茶,拿出最好的美食,倒上最醇的美酒。千万别说我们好客,更应该说我们纯朴,我们没有欺骗,我们对得起村庄的诚实!世界很小,被月光浸泡过的村庄只有这座哟;世界很大,被月光浸泡过的村庄仍然只有这座哟。

浸泡在月光里的村庄,永远被幸福守护着!

(1) 在班级组织的“美文朗诵”比赛中,张天天同学为大家朗诵了这篇散文。

文章结尾处写“浸泡在月光里的村庄,永远被幸福守护着”,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下面三句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散文进行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鉴赏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 散文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 本文的语言凝练质朴中不乏优美。

●被月光浸泡洗濯的村庄,意境深邃,引人深思。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考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君子与伪君子

①真君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伪君子表里不一,行不践言。

②“表”指公开的、别人看得见的表现;“里”是内心的认知、想法、信仰,只有自己知道,别人难以观察到。“言”是公开表达出来的东西,别人能听得到;“行”是行动、行为,别人可能观察到,也可能观察不到。

③我曾经在文章中引用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讨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迫于社会压力,“伪君子”不仅倾向于遵从“主流”,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而且会充当“执法者”(“思想警察”),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自己“指鹿为马”,而且绝不宽容胆敢“指鹿为鹿”的人。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证明他们自己是“主流”的忠实捍卫者。

④当然,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遵从“主流”者就是“伪君子”,不遵从“主流”者就是“真君子”。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内心真的相信“主流”,他遵从“主流”就是真君子;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相信“主流”,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假装“特立独行”、反对“主流”,他也是个伪君子。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至死反对量子力学,在社会理论上坚持“为需要生产”、反对“为利润生产”,但他是一个真君子,因为他说的就是他内心相信的。

⑤也就是说,一个人持什么样的观点,本身不构成区分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标准。人与人之间观点不同,见仁见智,正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的,因为事前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对的。科学真理也是相对的,许多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和信条,后来证明是错误的;而一些原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当然,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死不认错,那就是伪君子。

⑥一个人能否做到表里如一,第一依赖于他内在的信念有多强,第二取决于外部压力有多大。信念特别强的人,不大容易说假话,因为说假话导致认知失调,心理成本太高。宗教的殉道者和闹革命的牺牲者就属于这一类人,对他们来说,背叛信仰还不如死。比如,托马斯·莫尔,这位亨利八世国王的首席大臣、大法官和《乌托邦》一书的作者,当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分离,自任英格兰教会首脑时,他只要签字认可,就可以保全自己,但他宁可上断头台,也不愿背叛自己对天主教和上帝的信仰。

⑦对信念不很强、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在面临社会压力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很难的,所以他们更可能随波逐流,以保持“永远正确”。不读书、不愿思考、缺乏推理能力的人,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很容易被别人忽悠。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变成“乌合之众”的原因。

⑧没有人可以完全无视社会压力,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不遵从“主流”的人,通常会错失有利可图的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自私的人,越可能表里不一。指鹿为马的人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那是鹿,而是因为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⑨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关键是各自的相对比例。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对“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遵从,是出于尊重而不是恐惧。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做真君子,而不是当伪君子。

(文/张维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下列对“真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君子公开的言论和行为,与自己的内心的认知和想法一致。 B. 真君子是不会遵从主流的,因为他们相信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C. 信念较强的人容易成为真君子,因为他们不愿说假话或背叛信仰。 D. 真君子相信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们也不会为了要面子而死不认错。
(2) 下列对“伪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伪君子迫于社会压力,往往会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 B. 伪君子主动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主流的捍卫。 C. 伪君子因为要保持与主流的一致,所以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成为乌合之众。 D. 说真话可能会有损个人利益,所以越是自私的人,越有可能表里不一,成为伪君子。
(3) 下列对“健康社会”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因为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不同比例的真君子和伪君子。 B. 一个健康的社会要多培养爱读书、善思考、具有推断能力的人,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乌合之众”的产生。 C. 一个健康社会的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应当符合多数人利益,从而让人们更愿意发自内心地尊重和遵从主流。 D.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降低说真话的代价,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愿意且能够做真君子。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
(3)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