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五:《袁家渴记》)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四时备   俱:              ②冬夏常然    蔚: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3) 同样是表现“山川之美”,在景物描写方面,【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 【甲】【乙】两文在写景之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点】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比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郗公⑴值永嘉之乱⑵,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⑶共饲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⑽,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⑷,解职归,席苫⑸于公灵床头,心丧⑹终三年。

【注释】⑴郗公:郗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⑵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 ~313),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 ),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 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⑷传:轮流。⑷剡县:县名,。⑸苫(shàn ):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⑹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郗公永嘉之乱    值:

②甚穷            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人功名德        不以物喜 B. 以君贤            何陋之有 C. 剡县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席苫公灵床头     皆以美于徐公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4)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 周翼为什么会在郗公死后“解职归”守丧三年?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书》

[注]①某:指苏轼。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陂(bēi):山坡,斜坡。④黑牡丹:牛的戏称。⑤公:指章惇(字子厚),苏轼的朋友,当时在京为官。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无与为乐者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耕妻蚕          ④用其言而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3)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寥寥数语却能直入文本,切中肯綮;可阐释,可评论,亦可联想,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请仔细体会【甲】【乙】两文中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示例,给文中两处文字作批注。

【示例】原文: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

批注:谪居乡野非但没有一丝忧愁之态,言语中还颇有洋洋自得、眉飞色舞的夸耀之意,东坡真是可爱可敬!

①原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批注:

②原文: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批注: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