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康熙以前,大理喜洲地区居民便长期在“力田之余,负贩而出,则子妇勤织纺,贸布匹”。这些商业活动主要集中于有季节性特征的贸易市场,俗称“赶街子”。晚清时期,腾冲开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深入西南边疆,喜洲地区便成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拓展经济侵略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汉族人口的涌入造成当地人口激增,大量居民无地可种,被迫“弃农从商”,在光绪末年形成了喜洲商帮。他们输出的商品除了云南本地产品,还有从四川、贵州等地购进的山品、杂货,以及自己购进或内地商人运来的京广杂货等,这些商品除了运往缅甸、越南等,还远销印度、日本、美国等地。
——摘编自姚建峰、田生湖《云南迤西三大商帮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成立于1952年。1988年,中国贸促会组建中国国际商会时,云南省贸促会也挂出“中国国际商会云南商会”的牌子,对外称“云南国际商会”。1994年,中国国际商会正式加入国际商会。下图所示为截至2019年底,中国国际商会的发展概况。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5e/99/5e99bbebc54a8324ceca12969137b1ae.png)
![](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a1/e6/a1e64ce64f424c2e338bb1b78bce1036.png)
——摘编自母建生《从云南商帮到云南国际商会:脱胎换骨闯出新路,勇往直前跻身一流》
材料三 截至2023年底,优质企业贸易结算资金“实时到账”服务累计为105家在滇企业办理了6750笔便利化业务,金额达32亿美元。各项外汇创新政策在云南3个自贸片区落地,惠及3000余家涉外企业,多项创新政策已向全省范围推广。2023年,云南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收支规模达96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89%,经济往来覆盖50余个国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外汇支持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