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凶恶、自私自利、奋不顾身”这些词语都是贬义词。( )
A.
正确
B.
错误
(2)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分别描写的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端午节的习俗。( )
A.
正确
B.
错误
(3)
“赴汤蹈火”和“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句中“汤”意思一样。( )
A.
正确
B.
错误
(4)
《田忌赛马》《鲁滨逊漂流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都是以事件作为文章的题目。( )
A.
正确
B.
错误
(5)
赵孟頫是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圆润多姿、平正宽绰、稳健大方。( )
A.
正确
B.
错误
【考点】
字义; 词义; 课文内容理解; 文学文化常识;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判断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判断正误。
(1)
《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 )
A.
正确
B.
错误
(2)
“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 )
A.
正确
B.
错误
(3)
《表里的生物》一文,题目中的“生物”指的是秒针。 ( )
A.
正确
B.
错误
(4)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 )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普通
2. 判断题。
(1)
“
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这句话中加点的“知”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正确
B.
错误
(2)
“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是蔺相如。( )
A.
正确
B.
错误
(3)
“邯郸学步、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狐假虎威”这几个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样。( )
A.
正确
B.
错误
(4)
“框”字最后一笔是“一”,用部首查字法查“木”部,再查六画。( )
A.
正确
B.
错误
(5)
千百年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吴用,成了家喻户晓的智慧的化身。( )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普通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物喻人,表达诗人的宏大志向。
A.
正确
B.
错误
(2)
恰当运用“排比”,读起来更有气势,但重复的部分多,太啰唆。
A.
正确
B.
错误
(3)
竹子在我国古诗词中,往往代表坚强、谦虚的品格。
A.
正确
B.
错误
(4)
既然用了“夸张”,我们就可以任意夸大事实,不必考虑真情实感。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