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外阅读。

玻璃透光的奥秘

    玻璃为何如此神奇,竟然是透明的?光为何能穿透玻璃,其他物质为何无法让光穿过?玻璃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和沙子一模一样,为什么沙子不透明,玻璃却能透光?

    玻璃是由硅(guī)原子和氧(yǎng)原子组成的。原子中央为原子核,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周围是数量不一的电子。比起原子的尺寸,原子核和电子都微不足道。假设原子是一座体育场,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豆子,电子就是周围看台上的沙粒。因此,原子内部(应该说所有物质内部)几乎都是空的。换句话说,原子应该有许多空隙能让光穿透,不会撞到电子或原子核,而事实也是如此。因此,真正的问题其实不是“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而是“为何不是所有物质都是透明的?”

    让我们继续使用体育场的比喻。在原子体育场内,电子只能占据看台上的某些位子,而每个电子只能待在制定好的某一排。电子若想升级到更好的位子,就得多付钱,而所谓的钱就是能量。光穿透原子时会带来大量的能量,只要能量够,电子就会用它升级到更好的位子,也就是电子会把光给吸收,使光无法穿透物质。

    不过,事情还另有蹊(qī)跷(qiāo)。光的能量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让电子可以从现在的位子跳到其他空位上。如果能量太少,而要到前一排所需的能量太高,电子就无法升级,光也就不会被吸收。电子必须取得恰到好处的能量,才能在不同排的位子之间移动,这是电子世界的基本法则,称为量子力学。排与排之间的落差是特定的能量值,称为量子化。

    玻璃里的量子排列方式与众不同,使得移动到空位的能量高于可见光,因此可见光无法让电子升级座位,于是能直接穿过原子。这就是玻璃透明的原因。然而,光里面的一小部分高能光——如紫外线之类的就能让电子升级,因此无法穿透玻璃。这就是为什么玻璃能防晒,因为紫外线根本无法穿透玻璃碰到我们。而木头和石块之类的不透明材质,拥有大量的便宜座位,因此可见光和紫外线都很容易被吸收。

    近视的人戴了由玻璃镜片做的眼镜为什么能看清东西?原来,就算光没被玻璃吸收,穿过原子时还是会受到影响而减慢速度,直到穿出玻璃的另一面后才会回复原速。若光以斜角进入玻璃,光里面的各组成元素进入玻璃后前进速度会产生差异,这个速度差会让光折屈,也就是折射。光学镜片就是依据折射原理制作的。镜面弧曲会让不同角度的入射光以不同角度折射,只要控制镜面曲度就能放大影像,让人类得以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也让戴眼睛的人能看清楚东西。

——选自北京联合出版社《迷人的材料》,有删改

(1)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了什么知识?请至少写出两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多几点。
(2) 请运用你掌握的阅读技能和方法,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带点部分的意思。

①电子就会用它升级到更好的位子

“它”是指

②拥有大量的便宜座位

这个词指

③事情还另有蹊跷

这个词指

(3) 为了告诉读者“玻璃透光的奥秘“,文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的?
(4) 读了《玻璃透光的奥秘》后,你一定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吧。选一个你好奇的问题写下来,并写出你好奇的原因。
【考点】
说明文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可以吃的书》,回答问题。

可以吃的书

ㅤㅤ①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除了能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ㅤㅤ②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

ㅤㅤ③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ㅤㅤ④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ㅤㅤ⑤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ㅤㅤ⑥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ㅤㅤ⑦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要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

(1) 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猎奇:

②不知不觉:

(2) 这篇文章从原料、、营养等方面介绍了“可以吃的书”。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4) “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这句话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  下列关于“可以吃的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由淀粉、糖等原料和一些调味物质加工而成。 B. “可以吃的书”营养丰富,简单加工后即可食用。 C. 科学家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了许多种味道。 D. 外出游玩时,我们既可以看“书”,也可以把它当零食吃掉。
(6) 未来的书会是什么样的呢?请运用至少两种不一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你的奇思妙想。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

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ㅤㅤ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ㅤㅤ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ㅤㅤ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篷,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ㅤㅤ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ㅤㅤ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ㅤㅤ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ㅤㅤ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ㅤㅤ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ㅤㅤ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ㅤㅤ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ㅤㅤ⑪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

(1) 作者提到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指的是哪四项?
(2)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具备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材料。

②光的反射现象给了科学家启发,他们由此想到通过操纵光线达到隐身目的。

③穿上热学超材料的衣服,人体会变成冰,红外仪器无法检测到人体的存在。

(3)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选文多处运用设问,请举出一例简析其妙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生态金字塔

   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生物链越往上,可以被别的生物吃的动物数量越少。而越往下层,可以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庞大。
   ②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肉食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些生物在数量上,甲虫比草少,____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____少。
   ③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尼罗河畔的埃及人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④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的需要。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⑤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绿色植物对太阳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⑥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首着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首瘤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⑦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阅读《梦中的旅途》有删除)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甲虫、兔子与鹿是食植物性动物。
②地球上狼的数量比羚羊多。
③地球上绿色植物越多,意味着能承载的食肉动物也越多。
(2) 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文中横线上要填写的词语是( )。 A. 蜘蛛   山雀 B. 兔子  虎 C. 狐狸   狼 D. 兔子  羚羊
(3) 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举这两个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 A. 说明鹰比甲虫体形大。
B. 说明鹰与甲虫在食物链中处于同一营养级。
C. 说明鹰比甲虫吃的范围大得多。
D. 说明鹰比甲虫数量少的原因。
(4) 仔细阅读第③④⑤自然段,参考右下图画一个生态金字塔示意图。
(5) 联系全文,请把第⑦自然段补充完整。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