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学者对我国“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南北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研究(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该线以北区域为北方地区,以南区域为南方地区)。研究发现:1982-2000年,该区域人口“南密北疏”的总体分异格局基本稳定,人口重心向南偏移,人口密度发生较明显变化。下图示意1982-2000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不同人口密度变化类型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导致1982-200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重心偏移的主导因素是(   ) A. 环境承载能力 B. 经济发展水平 C. 人口基数大小 D. 资源禀赋差异
(2) 1982-200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密度降低的县市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中原地区 C. 华北地区 D. 川渝地区
(3) 1982-200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特征表现为(   ) A. 北方地区人口密度呈现变小趋势 B. 北方地区人口密度内部差异变小 C. 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内部差异变小 D. 南北方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变大
【考点】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