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叙文阅读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竞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一所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会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年,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选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

不灵便,医院的活儿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亲很

歉疚:都是因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散发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尽。

⑪我闻到的,是纯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缓的芳香,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 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事件

主要内容概括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

(2)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

②结合语境,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

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4) 请结合文章,分析第⑪段的作用。
(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考点】
记叙性散文; 抒情性(写景)散文; 语言得体; 语言简明;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文章段落及层次; 文章脉络;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自然环境描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园子

李秀萍

①在我的家乡,每户人家的房前都有个园子。母亲把园子的一角开辟成花圃,种了许多花,因此,我家的园子是菜园,也是花园。

②自春天起,父亲就调侃母亲说,浇浇你的花园吧。母亲笑了,我也笑了。父亲话中的意味是,母亲只是一个乡村老太,本该在园子里种满蔬菜,可是老太太居然浪漫起来,种了许多花。左邻右舍看见母亲在种花,也都觉得那么大一块地种豆角更实惠,种花怪可惜的。

③我和母亲打电话聊天时,母亲说的多是园子里的花,它们像是母亲养育的婴孩。在栽种、浇水、锄草的繁杂劳动中,它们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母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经常给那些花儿拍照,然后通过微信传给我。有时,她还会用视频对我作现场解说,令我心头发痒,想回家一睹究竟。

④在清澈的天空下,园子中的大丽花、百日菊、紫茉莉、凤仙花……正在盛开。它们尽情地绽放,色彩令人陶醉,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美妙的音乐、光滑的丝绸,身心无比舒畅和熨帖。其实,母亲所种的花,在城市的公园、小区或是街道随处可见,那些寻常的花开在母亲的花园里,却给了我不同寻常的美感。

⑤母亲创造了生活的艺术。她熟知每种花的色彩、轮廓、表情以及习性,她使出艺术家的手法,安排好每种花的位置。她想让藤蔓植物沿着墙壁和屋檐攀爬,就设计出几条繁复的路线供其游走,取得她想要的效果。果然,牵牛花找到攀缘物后四处伸展,形成了一面锦绣墙垣。有趣的是,一些牵牛花穿过旁边的玉米地向远处走去,有多远就走多远,一边伸茎吐叶,一边自在开花。

⑥在母亲的房间里,透过窗子随意向外一瞥,便是一幅画。大丽花正对着窗子绽放,从盛夏到晚秋,饱满的花朵时刻展现着炫目的姿采,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花。从我的房间望出去,风景更加别致,窗外是一片藤蔓植物。早晨睁开眼睛,在晨曦柔和的光线中,许许多多的牵牛花和小葫芦在微风中晃动,向我躬身致意,多么令人满足——母亲在某一个清晨看到一朵倏然盛开的花朵,立刻拍照分享给我,想必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和母亲坐在牵牛花架下一边扒豆荚一边唠家常。母亲说园子里的蔬菜品种多,自己吃不过来,就送给亲戚朋友吃,他们高兴,她心里也乐呵。我想起《闲情偶寄》中的话来:“殊不知草木欣欣向荣,非止耳目堪娱,亦可为艺草植木之家,助祥光而生瑞气。”这就是灌园之乐和居家之道:草木能颐养性情,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以灌园为苦,反以为乐,日子自然过得朴素而丰裕。

⑧母亲扒开干枯的豆荚,拣选出颗粒饱满的豆子在阳光下晾晒。豆子是芸豆,母亲每年都会为我种一些,她说芸豆的营养价值胜过鸡肉,焖饭最好吃。母亲说起从前的事,叙事的节奏随着她干活的方式时断时续,叙事的内容像意识流小说变幻不定,把我带回到一段段旧时光里。我凝视着母亲感叹道:“妈,一晃你都七十多了!”母亲看了看我,笑道:“想想你都多大啦?”

⑨秋天一过,母亲的园子就衰歇了。冬天,白雪覆盖着大地,雪被下休眠的园子应该会做着春天的梦吧。我期待着母亲的园子再度鲜花盛开——那时,我和母亲还会坐在牵牛花架下扒豆荚,唠家常……

(《光明日报》,2024年1月12日,有改动)

(1) 阅读第③段,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母亲与“我”之间的“花事”。

→手机拍花→微信传花→

(2) 第⑦段引用《闲情偶寄》中的话语有何作用?
(3) 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母亲的园子,你会有哪些感受?请具体谈谈。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父亲调侃母亲,从内容上看,充满讽刺嘲笑意味;从写法上看,是侧面烘托。 B. 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各种花随地生长,自在开放。 C. 第⑧段母女之间的对话,表明过往生活艰辛,岁月无情流逝,读来让人心酸。 D. 文章最后一段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充满温情。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品读·中国之意志

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

郭帅

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

②“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

③2021年5月24日,失明25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

④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

⑤从海拔6100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然降临。他和教练强子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

⑥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20厘米,或者50厘米,或者1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

⑦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5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

⑧5月21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

⑨在距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每小时50公里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8700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10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

⑩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

⑪海拔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30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12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

⑫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 , 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

⑬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他⋯⋯如果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2000多米的悬崖。

⑭步步惊心。

⑮近两个小时之后,世界看见了张洪。

(有删改)

[注]①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

(1) 【浏览·概括】因为信任,最终让世界看见了张洪。请你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围绕“信任”,完成下面表格。

地点

环境

事件

批注

罗布切东峰

暴风雪肆虐

不完全信任,陷入冷战

冰裂缝、冰壁、悬冰川……

强子用眼睛测量裂缝距离并告知张洪,张洪用本能极限跨越

距离峰顶100多米

强子调整登峰队伍,鼓励张洪登顶

两人彼此信任

(2) 【精读·联想】文中第⑫段连续使用了“蹲”“抓”“摸”等动词,写出了张洪登顶珠峰时艰难。请你仿照第⑫段,对第⑬段“他”后面的省略部分展开联想,至少连用三个动词,把张洪听到向导大吼后的反应描写具体。
(3) 【赏析·比较】作者匠心独具,在文中多处运用了表示时间和距离的数量词,如“100多米”“8790米”“5分钟”“20分钟”⋯⋯请你任选两处构成一组,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比较,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 【理解·感悟】“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文章开头用疑问引出下文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谈谈你对“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链接: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作贡献。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了完成《中国“网红”城市调查报告》,我决定去探寻星城长沙这一座“网红”城市。

②顺着人流走出机场,一眼就看到了接我的网约车,车身绘制着盛放的红色壮鹃花。一股热情、活力扑面而来。司机叫小陈,一位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开车门,放行李,动作干脆利落。

③车驶入主路,行道两旁都是杜鹃花,红得热烈、奔放。我不禁赞叹:“好美呀!”小陈告诉我,杜鹃花是长沙的市花,此时正是盛放的季节。

④闲聊中,我告诉他我来长沙的目的,不过停留的时间短暂,请他推荐一下最值得去的地方。小陈说:“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我很诧异他如此肯定。见我如此反应,小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给我介绍长沙,从橘子洲到岳麓山,从坡子街到米粉一条街,从麓谷到V谷……

⑤长沙给我的第一眼,不错!

⑥第一个打卡点定为火宫殿。

⑦古色古香的火宫殿,彰显百年老店的神秘和厚重。店里的戏台上正在唱花鼓戏《刘海砍樵》。台下座无虚席,市民和游客边看戏边品美食。我拣了一个座位。服务员马上笑盈盈地把美食单送到我面前。面对各色各样的美食,我不知点哪一样。邻座的长沙大爷看出我是外地来的。主动给我推荐了几款,还热情地为我介绍特色是美食的由来和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大爷说:“到这里来的人,吃的不仅是美食,还是文化咧!”

⑧店门前大火炉里熊熊燃烧着的仿真火焰,与两旁怒放的红壮鹃交相辉映,在一片令人沸腾的红色海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气息,厚重的文化给这座时尚的“网红”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⑨离开火宫殿,下一个打卡地——岳麓山。

⑩到达岳麓山,我迎面碰上了“红色文化讲解志愿队”,一位小志愿者自告奋勇当了我的小导游。在岳麓山上长眠的革命先辈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诠释了“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我注意到,小导游每到一处革命先辈的墓前必先恭恭敬敬行队礼然后才开始讲解。这真诚而自然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我。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小导游很认真地告诉我:“老师说了,有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老师还说了,满山的红杜鹃却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⑪小导游的话触动了我。抬眼处,一簇红杜鹃傲然开放在悬崖间,那抹红色催人奋进。

⑫第三个打卡地——湖南广电中心。

⑬湖南的电视节目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湖南广电中心,自然成为很多人慕名打卡的地方。我一直想一探究竟,今天终于圆了梦。望着那幢巍峨的广电大楼,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激情,敢于创新的年轻电视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⑭完成三个打卡之后,时间有些紧了,我想起之前接我的网约车司机小陈,于是给他打电话,问能不能再约他的车去机场,小陈欣然答应。没多久,那辆有红杜鹃花图案的车就到了,但司机不是小陈而是另一位年轻人。年轻人自我介绍姓李,他说:“原本来接您的是我们陈总,我是陈总公司的员工。陈总临时有事不能过来接您了,他要我向您表示歉意呢。”

⑮上车后,小李滔滔不绝地讲述陈总与他们一群年轻人成功创业的故事。他说他们开了一家专门研发长沙特色文创产品的公司,为了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的需求。他们还创建了“红杜鹃网约车队”,陈总和公司职员都利用间隙时间开网约车,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他们能了解市场第一手信息。

⑯到了机场,小李帮我搬好行李后,从车里拿出一束杜鹃花送我,说:“这是我们的文创产品,希望您下次来长沙,我们星城‘红杜鹃’再次为您服务。”

⑰我捧着这一束十分逼真的杜鹃花。发现了藏在花簇间的小卡片,小卡片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亲爱的朋友,你不是匆匆的过客,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你我的初见,是我们永久的开始……

⑱我想,那一份报告应该可以如期完稿了,因为我探寻到了这一座“网红”城市的魂。一座城市的魂,呈现在她的日常表情中,呈现在她厚重的历史里,更表现在她永不停止的创新中。我相信,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的开头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 B. 本文依据行踪,写了“我”游览长沙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对长沙美食、美景无比热爱和向往的主题。 C. 第④段中小陈的话“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能为“我”在长沙的全部行程提供周到的服务充满信心。 D. 第⑩段划线句“小导游每到一处革命先辈的墓前,必先恭恭敬敬行队礼,然后才开始讲解”,从小导游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E. “杜鹃花”贯穿全文的始终,意蕴丰富。文中既有对所见杜鹃花的实写,也有对杜鹃花的虚写。
(2) 班级举行美文赏读会,同学们给本文拟写了以下三个标题。请你选择一个最佳的标题。从主题、结构、修辞三个角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标题一:打卡长沙一日游

标题二:星城红杜鹃

标题三:星城杜鹃处处开

(3) 文章结尾写到:“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请你依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链接材料】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网红”城市,这些城市因为某些特点被网络迅速传播,随着流量的增加,知名度也迅速提高,成为“热点”。但是,如何将“流量”转为“留量”,由“一时的热点”成为“长久的关注”,由“网红”城市成为“长红”城市?人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的文化内涵、创新意识等“城市精神”。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