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从1952年到1957年,由于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业生产一直保持了上升的趋势,这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4.8%。农业合作化的实现,不仅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并为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力地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摘编自吴波《新中国社会形态研究》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这只能是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它给整个中国带来严重后果,一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二是极大的破坏了农业生产。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生产产量、均粮、均收入等统计表
时间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