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诗人用凝练的笔墨,写下了众多佳句名篇。其中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的景色。
材料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是“中国滩羊之乡”,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年平均降水量258毫米,蒸发量2000多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风吹沙子跑,沙丘比房高”是上世纪80年代盐池县的生态写照,经过生态整治后,盐池县呈现“但闻风声响,不见沙尘起”的景象。
材料二 柠条的根系发达,是一种抗旱、耐寒的灌木,粗蛋白含量较高,林草兼用,能加工成滩羊饲料、柠条是盐池县退耕退牧还林的主要树种,种植面积约占林地的68。
材料三 “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玉米喜高温,生长期较短,苗期较耐旱,此后需水量大。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相继建成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目前,河西走廊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几十年来,经过林场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下图为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
【“绿水青山”塞罕坝】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由于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土地日渐贫瘠,蜕变成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荒原。从1962年起,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塞罕坝再现万顷林海,1962年到2022年间,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由24万亩(1亩≈666.7平方米)增加到11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2%,如今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①、②、③、④
近年来,塞罕坝森林公园积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平均每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带动2.5万人就业,引导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区域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
说出塞罕坝森林公园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不仅柔软无暇,更是热销各地。新疆棉花品质优良,产量占国内产量的87%,约占全球产量20%,以机械化种植、采摘为主,人均管理超过100亩。下图为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