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始筹备展览会啦!你可以借助任务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

目的

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形式

主题展览

时间

12月8日下午2点

地点

学校展览厅

展区

主题

成果

中国区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展板

世界区

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小视频

体验区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塑

(1) ◎设计海报。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请你参与讨论。

(2) ◎制作展板。编辑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一,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80字左右)
(3) ◎确定标语。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A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        B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

(4) ◎邀请嘉宾。外联组准备邀请家长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根据要求,借助资料,代表班级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①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②120字左右;③不得出现人名、校名。

(5) ◎预估效果。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发表你的看法。

资料夹

[资料一]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时间

主要事件

意义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7000年—4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唐朝时期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宋朝时期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20世纪50年代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20世纪60年代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记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21世纪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选自“人民资讯”,有删改)

[材料二]

◇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选自《中国稻作文化史》)

◇在这里(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选自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选自2021年第21期《新民周刊》)

[资料三]

米塑又称“粉塑”,是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出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米塑以糯米粉为原料,蒸熟后经过揉、搓,使米团变得均匀、细腻,然后加入各种颜料,运用揉、捏、掐、刻、刮、挑、戳、剪、画等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花卉、果品、瑞兽等。瑞安民间至今还保留着造房子上梁庆典时的“抛梁”习俗,所用的就是米塑制品,称为“抛梁囡”。

(选自八年级《话说温州》)

【考点】
活动设计; 见解表述; 应用文; 微写作(片断写作); 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活动三:访江南秘境,引文明之思

市里将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任务,

瓯江上游,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因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松阴溪畔    隐藏着罕见的古村落群

作为瓯江上游最长的支流,松阴溪还有小支流30余条,两岸阡陌连连、稻浪滚滚、茶桑翠翠,数以百计的古村就隐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河谷中。当浙江众多地方早已充满喧嚣时,这里似乎还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慢生活节奏。

如果是首次去山下阳村,你一定会迷失方向:它的道路没有一个十字路口,只有数不清的“丁”字路,据说这样意味着“人丁兴旺”;进村之后,一条巷弄就有一个转折,往往连着一座老宅的后门,走过几个转角,又见一条通道。登上后山,可以发现整个村庄是遵循阴阳五行布局的。村南的月池旁边还有一座别致的地坛,周围则有三座宽敞的大房子,门楣匾额上分别刻着“祥纳启明”“瑞映长庚”和“南极照临”,正好对应东、西、南三个方位的星辰。一个看似普通的村落,有“四方神兽”拱卫,暗藏阴阳五行,又有内外星象遥相呼应,让人赞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三座大屋是村中张氏的宗祠,祠堂正殿在前,月池居中,香火堂和小宗祠殿在后,村子夹承风水、呼应天地,意在祈来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松阳的古村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山下阳村张民来自福建泉州,内孟村孟氏是孟子后....松相有百余个村落保留着古代族谱,详细记载了宗族的起源、迁徙、发展脉络。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移民活动中,浙西南均是一处重要的避难所,这些多元化的古村落也多由移民繁行而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只是,他们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家园,给后人留下了太多谜团。

好溪流城    乡村中诞生了一座座“广厦”

松岩村四周被数重青山环艳,村前则是好溪的弧形身躯,这样一个山水交汇地带,数幢大小不一的三合院、四合院组成了一个“藏风纳水”的古村落。

在所有房屋中,最大一幢有120个房间,被主人叫做“百甘间”,是这个村庄的主体建筑,最多的时候同时居住着300多口人。“百廿间”是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 建

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宽53.8来,长69米,建筑面积3700方水,是日前水市启梦教体古建筑之一。

的确,“百廿间”的空间太大了。谁又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山村,竟藏着这种堪与贵族宅邸相媲美的大宅!一眼看去,“百廿间”的格局很像微缩版的宫殿:门楼、前厅、中厅、后堂组成一条中轴线,“三斤一堂”的格局十分紧密。

乐在好溪流域行走,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个朴实先华的古村落中,常常隐藏着面积、体积庞大的天宅。资料显示,道门游击府、九进厅、卢氏尚书府面积均在2000~4000平方米。

浙西南秘境    会慢慢走向消亡吗?

浙东北、浙东南、渐西北、浙中已经快速步入工业文明,大量的古村落在机器轰鸣中倒下。田国牧歌式的农业文明,是古村落继续存在的土壤。而随着农耕社会的逝去,松阳吴弄村的耕读家族不可挽回地败落了,大多数吴弄人迁出了世代居住的老屋、村庄开始变成高敞的躯壳,发生过的往事已无人知晓,让我们不停地慨叹它过往的风流。

瓯江上游、这块江南最后的秘境,未来是否会重蹈苏杭的覆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4期,作者鲁晓敏,有删改)

【注释】①因修水库,2017年开始政府斥巨资将"百甘间”整体搬迁,松岩村已不复存在。

(1) 根据材料,推荐一个文化遗产项目参选。项目可以是古村落,也可以是古建筑。请结合文本内容写推荐理由。

(2) 推荐项目确定后,学校将组织实地考察。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暑假

采访地点

⑴(与推荐项目一致)

参加人员

第1小分队

采访方式

现场走访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A.村中老人B. 村里学生C. 文物专家(任选一个对象)

采访问题

(3) “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书的重要内容。请对你所推荐的文化遗产提出三条保护措施。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