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一百多年,四川海螺沟冰川持续融化。在冰川融化后的演替早期主要以苔藓和可固氮的黄芪、沙棘为主,中期主要以喜光、不耐荫的冬瓜杨、高山桦树为主,顶极群落则以高大喜湿冷的峨眉冷杉为主。为研究冰川融化后演替过程中生物量变化,研究人员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2017年依次选取了九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群落,对植被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群落植被的生物量是
在2017年前的积累量。据图分析,上述群落中,所处海拔最高的是
(从“H1”至“H9”选填),理由是海拔越高,
。
(2)
冰川融化后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出现的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由
所决定。
(3)
峨眉冷杉幼苗首先出现在H3处群落中,H7处群落植被生物量相比H6处增加明显,可能是由于较多的峨眉冷杉
,光合速率大大加快而致其单株生物量增加。相比H7处,H8处群落乔木生物量减少值
(“大于”、“小于”、“等于”)灌木生物量增加值。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2)
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
(3)
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
(4)
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
综合题
普通
2. 我国北方某地区的草地在近五十年内明显退化为沙地,植被恢复成为该地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对部分已经退化严重的沙地用同样的方法围封,使其自然恢复并研究群落演替特征,统计不同恢复时期的群落优势种及其生物学特性如表所示。
(1)
实验所选取的样地在围封前基本处于裸露沙丘状态,其自然恢复所发生的植被演替类型属于
,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
(2)
自然恢复过程中的主要生境类型转变趋势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三个恢复阶段中,植被类型以先锋植物为主,群落不稳定、易被破坏的阶段是
。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可能为:
。
(3)
据表中信息可知,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随恢复演替的变化方向为:一年生草本→
(用文字与箭头结合的形式表示)。根据群落优势种的功能型可知,
(填“C
3
”或“C
4
”)植物对沙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沙丘稳固起关键作用,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推测该类型植物能在环境条件艰苦的流动沙丘上生存的原因是
。
(4)
为满足当地牧民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供应,可开发
(答出两种)等新能源资源,间接减少因砍伐而导致的地表植被破坏。
综合题
普通
3. 群落的演替一般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种生物一般是
。后定居的植物能在该地生存,是因为
,后来它能取代第一种生物而成为优势种群,其原因是
。
(2)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不断变化。我们把群落中这些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3)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逐渐复杂。生态学家在某牧草地放置占地约lm
2
的石头,在距石头不同距离处,研究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有机物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对蝗虫种群密度增大以及对天敌捕食蜥蜴的影响是
(选填“都有利”或“都不利”或“只对后者有利”或“只对前者有利”)。
综合题
普通
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单选题
普通
2.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单选题
普通
3.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木(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
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
(2)
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
(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
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
(变大∕变小)。
(4)
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
(5)
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
相似。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