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压迫的人民浴血奋战;激励站起来的人民发愤图强;激励改革中的人民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守正创新。
有灵魂的文艺作品,犹如清泉温润心灵,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的喜悦、工作的启发。非常鲜活的好故事,自然也会有票房。但近年来,文艺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反映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民族文化被“轻贱”,浮躁浮夸成恶习。一些作品“金钱至上”,唯“票房是从”。这些不良的作品影响了文艺的教化、审美、提升的功能,更影响社会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
文者,贯道之器也。铸魂培根,必先铸己。作家柳青14年积累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为时代背景,展现了梁生宝等主人公的奋斗经历。他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那些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艺术家道德和艺品的交融。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提到“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时代的奋进号角,从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抒写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时代气象,既要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更要择取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