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蜘蛛的智慧

(英)奥利弗·哥尔斯密

    ①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

    ③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汁液,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准备好了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

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整张网最牢固的第一根线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对于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来加固它,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④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想这个昆虫在新居生活,一定欢乐无比。它在周围往返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竞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

    ⑤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假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场战斗。与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⑥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

    ⑦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洞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它立刻主动上前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蛛网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

    ⑧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张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后,果然不能再织网了。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根据奥利弗·哥尔斯密同名作品改编)

(1) 第①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 文中用了“织网艺术家”“俘虏”和“侵犯”“欢乐无比”等词语来写蜘蛛和它的对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蜘蛛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4) 从蜘蛛的智慧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考点】
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执对城市文化很感兴趣,收集整理了许多资料。

材料一:

保护城市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他在讲话中提到,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逐渐为千篇一律的新面孔所取代。早在 20世纪8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淹没。

在当前中国地毯式的城市建设改造中,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越来越执着地冒出来,提醒着我们遗忘和丢弃的“罪过”。许多人会问,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难道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就让我们的城市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过去和成长的记忆,城市也一样,也有从出生、童年、青年到成熟的完整的生命历程,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过程全部默默保存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对于我们,不仅是可供居住和使用的场所,而且是有个性价值与文化意义的。

城市最大的物质遗产便是一座座建筑,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人文特征。

由于城市的不断改造与扩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性变故,可以说,记忆与忘却总是如影相随,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去主动地保护。保护城市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城市的保护,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群体的怀旧情绪,也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孤立的“风貌建筑”,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这样的“保护”,留下来的恐怕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

(整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抽样调查)

问题:你认为现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选项

比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本太高

23.97%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12.51%

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

52.7%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

10.82%

(摘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三:

A:西关的大街小巷中,牌坊文化有自己的保留与延续。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荔湾区逢源街为传承传统文化、造岭南牌坊群,建造了多个形式各异的牌坊,成为广州建造牌坊最多的一条街道。这些牌坊按材质分为石牌坊、砖牌纺和木牌坊等,既传承传统牌坊的架构,又融入西关建筑元素,勾勒出西关的地方特色。

B:针对牌坊的保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师杨宏烈建议,可将有文物价值的牌坊移动到一些固定的场所。如博物馆、公园、纪念馆等,离开交通主干道,既可以保存,又能观赏:若牌坊所处的位置比较有特色,也可以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整片的保护,如搭配亭子、材楼等;若有一些并不具有文物价值但具有标识性或其他作用的牌坊,则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

(《摘自《信息时报》,有删改)

材料四:

在漳州古城街区,漳州古牌坊与漳州文庙被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牌坊有四个,分别是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勇杜简易坊、闽越雄声坊,分别由津州历史名人林士幸、蒋孟育、蓝理、许风所立,建筑形式均采用传统的石仿木结构,与周边街道一同被集中保护,保留着唐宋以来较完整的街市格局。

(摘自网络,有删改)

(1) 小执整理资料后,形成了一些关于城市记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践表明,保留住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B. 中国城市建设要尊重中国文化,使中国的文化传统不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淹没。 C. 保护城市记忆,要见证城市的成长,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怀可触可感。 D. 有记忆就有忘却,不可抗的灾难性变故使城市的忘却大于记忆,所以要保护城市记忆。
(2) 小执整理资料后,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下列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去主动地保护。 B. 有超过两成的人认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城市中只留下几个“风貌建筑”,满足群体的怀旧情绪即可。 C. 有超过一成的人认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也有超过一成的人认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D. 古牌坊属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牌坊,可将其移动到一些固定的场所,如博物馆、公园等,在保存的同时供人们观赏。
(3) 小执对荔湾区的牌坊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希望把一些具体实例补充到材料三的A段中,下列不适合补充进去的一项是(    ) A. 逢源街文昌牌坊将“趟栊”这一西关特色建筑元素融入设计中,充满浓郁的西关味道。 B. 空源街巷口有一座砖牌坊,其中的圆拱门、青砖墙,牡丹池及花窗等体现了传统文化。 C. 通源街花苑牌坊使用假麻石建成,增加了西方建筑元素,体现了独持的西方建筑文化 D. 在华贵横街街口,建有一座木制牌坊,极好地传承了传统牌坊的架构,最得古色古香。
(4) 材料四中提到了漳州古牌坊的保护情况,近年来,国内外来漳州的游客越来越多,对古牌坊的保护赞不绝口,请你根据材料一二三四,从保存好城市记忆的角度,分析漳州古牌坊广受好评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植物居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植物的“语言”到底是如何表达的呢?

③20 世纪 70 年代,有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当植物遭受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发现,声音是由植物体内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植物在“渴”的时候会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它们需要从根部吸收更多的水分,这就使得输水管内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震动,发出声音。

④科学家还发现,植物的叶片被昆虫啃食时,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随风飘散,附近的同种植物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地启动防御机制,分泌毒素来驱赶昆虫。比如,当一棵柳树被天幕毛虫啃食时,它不仅会释放出化学物质驱赶天幕毛虫,还会向周围的柳树发出信号,让它们也做好防御准备。

⑤更神奇的是,植物之间还能通过“地下通信”进行交流。研究发现,植物的根系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扩散。当植物的根系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时,就能够感知到周围其他植物的信息。比如,当番茄的根系检测到附近有黄瓜的根系时,它会调整自己的生长方式,以避免竞争。

⑥植物的“语言”如此神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语言”来为人类服务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这一问题。例如,通过监测植物发出的声音,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利用植物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我们可以诱导植物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⑦虽然我们对植物“语言”的了解还很有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语言”,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 植物的“语言”有哪些表现形式?请简要概括。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植物的‘语言’如此神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语言’来为人类服务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未来我们可能会如何利用植物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说明文阅读

杜鹃

黄洽

①春末夏初的清晨,常常从远处不断地传来“喀咕——喀咕”的一阵阵四声连叫,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杜鹃了。

②杜鹃是体型相当大的鸟。杜鹃嘴纤弱而微弯,脚细小。杜鹃有尖长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现在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种杜鹃,其羽色有所不同。

③杜鹃在我国分布很广,大多是夏候鸟,春末夏初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等地飞到我国来,秋季又飞回南方去。它的性情孤独,喜欢隐匿在茂林树荫丛中,在繁殖期间,雌雄杜鹃也成对生活在一起。

④杜鹃在生儿育女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它并不绝代灭种。原来杜鹃在繁殖时期,就事先找好别的小鸟的巢,如黄莺的巢,作为自己产卵的“产房”,然后它每隔几天就到这些巢的附近,静悄悄地窥视着四方,并做产卵的准备。有时要等待几个小时,等到巢中的老鸟飞走时,它就趁虚而入迅速地飞进去,用嘴衔住巢中老鸟所产的一个卵,生下一个自己的卵。这些动作很敏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做好了,然后又很快地把偷的卵带着飞走,作为佳肴美餐吞进肚中。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样,别的鸟在孵卵时,也就把杜鹃的卵一齐代孵了。

⑤杜鹃产卵具有十分惊人的模仿本领,寄主鸟产什么颜色的卵,它就产什么颜色的卵,不仅在卵的颜色上与寄主鸟的仿佛,就是连卵的大小与卵上的花纹斑点也是相仿。

⑥杜鹃的卵孵化发育快,只要十三天左右,小杜鹃就会啄破壳而出。这时羽毛没长好,两眼没睁开,两腿不会走路,它全靠“义母”喂养。小杜鹃生长很快,只要十天以后,羽毛便丰满了,再过几天,就被在这附近活动的生母老杜鹃引走高飞了。

⑦小杜鹃出世后大约十小时,就有一种有趣的本能,它会排挤和破坏同巢中孵出的小鸟和卵。它发现巢中有卵时,就在卵的一边,做着轻微的动作,把卵挤到自己的背上,然后抬起身体,把背上的卵掀到巢外,落地摔碎。( )巢中有了别的雏鸟,它( )挤到这雏鸟的身下,把雏鸟背到身上,然后站直两只脚,慢慢挨到巢边,不停地挥动小翅膀和身体,无情地把那只可怜的雏鸟摔出巢外。

⑧小杜鹃怎么会有这种本领呢?原来在它的背部长有一些触觉的小突起,当背在它身上的雏鸟和卵一接触这一敏感区域时,小突起立刻发生“抛出”的反射动作,将巢里的所有“异己”排除掉。

⑨杜鹃特别嗜食松毛虫。它是捕捉松毛虫的“专家”,是保护松林的卫士。有人曾解剖一只杜鹃的胃,里面竟有三百多条松毛虫。在我国一些地区,群众都把杜鹃列为禁猎的鸟,就是因为它对农业、林业、果树、花卉园艺等大有益处。

(1) 根据②~⑨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

①杜鹃的外在形态;

②杜鹃的

③杜鹃的繁殖特点;

④杜鹃

(2) 阅读第④段内容,选出理解正确的选项(   ) A. 杜鹃在生育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所以它一定会绝代灭种。 B. 杜鹃到事先找好的鸟巢的附近,做产卵的准备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生下一个自己的卵。 C. 杜鹃趁虚进入巢中时动作往往很敏捷,用嘴衔住、偷走的卵总是会被作为佳肴吞进肚中。 D. 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时不会再偷走巢中原来的卵。
(3) 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③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4) 结合语境,下面的关联词语最适合填入第⑦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 只有……才……; B. 因为……所以……; C. 不管……总……; D. 如果……就……
(5) 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