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史实

1858年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46万千方千米土地为该国侵占,并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定《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1860年

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千米国土为该国侵占,事后逼清王朝签定《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材料三:

材料四:

图1:漫画《“惩罚”中国》

图2:《盐政之前途》漫画。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做担保。

图3: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

材料五:下面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回答:

(1) 阅读材料一,两幅图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形成的?对比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中记载的“该国”指哪个国家?依据所学,除了大事记中涉及的条约外,该国为了占领更多土地,还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个条约?(列举一例即可)
(3) 阅读材料三,上述两幅时政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阅读材料四,图1的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导致图2、图3漫画绘制的背景是什么事件?由此可见,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 阅读材料五,该漫画反映的内容与什么事件相关?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题。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九一八事变;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在外来入侵的敌人面前,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被唤醒,各民族人民做出了“维护中华之一体”的历史选择,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在镇南关合理部署防线,多次击退法军的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当地壮、瑶、白、彝、汉等各族人民和100多名越南人民也赶来助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法国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陷于混乱,形势对抗法斗争十分有利。

——摘编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原因。概括“镇南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台湾官绅反对割让台湾的努力失败之后,民众更是同仇敌忾。1895年6月到10月,总兵刘永福统领的黑旗军与台湾义士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人指挥的义军,与5万多日军血战四个月,日军战死、病死者4800余人。

——摘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革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参与反割台斗争的人员有哪些类别?他们的斗争源于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材料三   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英帝国主义侵占江孜。西藏军民以落后的武器英勇杀敌,进袭英军大本营,包围敌军达月余之久,西藏军民虽反被包围,仍坚守奋战,直到弹尽粮绝,始退出堡垒。江孜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在我国各族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江孜战役在反帝斗争史上的意义。西藏人民在斗争中体现了怎么样的精神?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悟。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材料二: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材料三: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楚)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