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2021年国内新冠疫情在局部地区有爆发态势,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B.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传播风险
C.
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D.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考点】
体液免疫;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多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蛋白酶Derp1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常见抗原,其可切割气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蛋白组分,从而侵入机体内环境。下图为Derp1接触皮下APC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
B.
细胞②进行增殖、分化通常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
C.
细胞③产生的抗体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Fc受体特异性结合
D.
Derp1初次进入对其过敏的个体的内环境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多选题
容易
1. 以纯化鉴定后的重组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免疫小鼠(2n=40),融合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2n=62-68),筛选杂交瘤细胞,制备抗RecQ解旋酶单克隆抗体(mAb),相关检测结果如图A、B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重组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可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B.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2次筛选和2次抗原检测
C.
杂交瘤细胞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丢失
D.
该mAb能特异性与RecQ解旋酶结合,在稀释度为1/1600时对RecQ解旋酶与DNA的结合抑制最大
多选题
普通
2. CD177是定位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已被确定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实验小组用CD177多次免疫小鼠以制备抗CD177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融合前要分别对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B.
多次用CD177免疫小鼠的目的是提高浆细胞的相对含量
C.
制备的抗CD177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检测
D.
将CD177和药物相连能实现癌细胞定向杀伤
多选题
普通
3. 图1为抗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抗体基因重排示意图,其中抗体基因的V区包含三个基因片段:V基因片段、D基因片段、J基因片段。每个基因片段中都有多个小片段,在一个淋巴细胞中,抗体基因的V、D、J小片段中随机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重排后,经转录、翻译合成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体的可变区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B.
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抗体基因重排
C.
抗体基因重排机制决定了抗体的可变区的多样性
D.
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机体可能出现B细胞活化,抗体基因重排
多选题
普通
1. 某同学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ABO血型时,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加到A型血标准血清和B型血标准血清中,结果如图所示。该同学血型为(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单选题
普通
2. 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是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
细胞②和细胞③发育、成熟的场所均相同
C.
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会产生物质甲和乙
单选题
容易
3. 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图为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RNA疫苗注射进入血浆后被免疫系统识别,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B.
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主要使机体产生能起预防作用的Ⅲ和Ⅴ
C.
接种该疫苗后,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Ⅳ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V
D.
mRNA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的较大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
单选题
普通
1. 为了提升猪瘟病毒疫苗的效果,科研人员构建了猪瘟病毒p30蛋白基因(p30)与白喉毒素无毒突变基因(CRM197A)的融合基因表达质粒,以生产融合蛋白疫苗。图1为质粒构建、疫苗生产以及效果测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除图1中所示结构外,pET32a质粒上还具有的结构是
,终止子的功能是
。
(2)
引物F1-F的设计依据是质粒上游同源序列和
。通过PCR分别扩增p30基因和CRM197A 基因时配制的两个反应体系中相同的物质有:缓冲液(含Mg
2+
)、无菌水、
等,缓冲液的功能是
。
(3)
筛选时科研人员挑选了5个菌落,提取质粒后加入BamHI、Hind Ⅲ酶切、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可初步判断
号菌落含有构建成功的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30和CRM197A基因
(选填“含”“不含”) BamHI、Hind III酶切位点, 理由是
。
(4)
为进一步确认质粒构建成功,科研人员检测上述菌落后发现某个菌落中同时含有空载质粒和融合基因表达质粒,可能的原因是
。
(5)
为验证融合蛋白疫苗的效果,科研人员将p30蛋白、p30-CRM197A融合蛋白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抗体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可以判定融合蛋白疫苗效果更好,依据有
。深入研究表明某些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有
,识别、摄取CRM197A的同时也促进了 p30的摄取,从而加强了疫苗效果。
综合题
普通
2. 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及在mRNA疫苗开发”上的应用,利用该成果使尿嘧啶转化为假尿嘧啶,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速率。同时利用纳米脂质体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靶向递送抗原,最终引起免疫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其中TLR能够与mRNA结合激活胞内免疫。
(1)
图中细胞甲、乙分别是
,其中细胞乙作为APC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
。
(2)
mRNA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激活了
(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3)
与图示mRNA疫苗相比,未经过修饰的外源mRNA疫苗的作用效果差,据图分析原因是
。
(4)
DNA疫苗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目标抗原基因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中,进而随腺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缺点是
。
综合题
普通
3. 人类的Rh血型系统有阳性与阴性之分,红细胞表面存在RhD蛋白的为阳性(Rh
+
),缺乏的为阴性(Rh
-
)。当Rh
-
的受血者接受Rh
+
血液后,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RhD抗体,使红细胞凝集发生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
(1)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相当于
(物质)。Rh
+
个体的红细胞表面虽有RhD蛋白,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因为Rh
+
个体血清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抗RhD抗体。
(2)
当Rh
+
个体的红细胞进入Rh
-
受血者体内,会激发受血者的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产生RhD抗体。RhD抗体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产生并分泌。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抗原与B细胞直接接触,第二个信号是
。
(3)
当Rh
-
母亲第一次怀Rh
+
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可能进入母体,此时由于母体只产生少量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的更少,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当该母亲第二次怀Rh
+
胎儿时,若胎儿的红细胞或RhD蛋白再次进入母体,则会引发二次免疫,由于此次免疫反应具有
的特点,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后,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甚至死亡。
综合题
普通
1.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单选题
普通
2.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生理过程的完成
不需要
两者结合的是( )
A.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
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
C.
Ca
2+
载体蛋白运输Ca
2+
D.
K
+
通道蛋白运输K
+
单选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