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我国各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总结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判断此节气是( )
A.
立冬
B.
大雪
C.
冬至
D.
大寒
(2)
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而华北一带则是“麦到芒种谷到秋”。影响两地麦类作物收获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水源
【考点】
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春分最短
B.
夏至最长
C.
秋分最短
D.
冬至最长
(2)
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气候差异
C.
海陆变迁
D.
月食现象
单选题
普通
2. 2022年12月21日,初升的太阳从成都(30°40
'
N、104°04
'
E)蜀都大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正上方的城际线缓缓升起,一年一次的冬日奇景“悬日”如约而至。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悬日”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为北京时间( )
A.
4时左右
B.
6时左右
C.
8时左右
D.
18时左右
(2)
此时拍摄者面向( )
A.
西南方
B.
东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北方
(3)
该日过后一周,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
B.
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C.
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D.
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
单选题
普通
3. “二十四节气”是在古人长期观察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
B.
地球的昼夜长短变化。
C.
地球的公转周期。
D.
地球自转的速度。
(2)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反映了特定时段的天气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古代农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农事指导。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满温和春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描述了小麦即将收割时的情景。
B.
“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描述了大地回暖,冬眠的生物苏醒的情景。
C.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要农民们时刻注意防范寒潮等灾害天气。
D.
“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意味冬天将至,收获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
单选题
普通
1.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图2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地球形状
D.
地球大小
(2)
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小寒
B.
大寒
C.
雨水
D.
惊蛰
(3)
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
昼短夜长,昼变长
B.
昼短夜长,昼变短
C.
昼长夜短,昼变长
D.
昼长夜短,昼变短
单选题
普通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上,教师讲完二分二至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用肢体(上身示意地轴,手臂示意赤道)比划二分二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下图)。
(1)
学生所示①位置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此时昆明的季节是
。③位置昆明的昼夜长短是
。
(2)
黑板上树影长短和方向在一天内的变化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3)
黑板上公转示意图中所画的经线指示
方向。
图文材料题
普通
3. 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农民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关于农民节当天威海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
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C.
农民们正欢欢喜喜收割小麦
D.
正午时分,旗杆影子在阳光下消失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