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处理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5.48%

7.5%

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7.17%

8.85%

4.50%

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 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是;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
(2) 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如等)相同,目的是
(3) 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义?
(4)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
【考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 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2) 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 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4) 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