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若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若把握得不好,则会坠入深渊。当时,急切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加入国际潮流的浪潮在中国波涛汹涌,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从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万名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国人组成的非武装后勤组织——华工军团,被派往法国分别配属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和国内民众遥相呼应,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他们和北京、上海的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摘编自《华工军团的血色浪漫》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
【考点】
“一战”的爆发背景与性质; “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一战”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98年,俄国获得旅顺后,它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满洲,激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1904年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从万里之外抽调过来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两国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多次大型会战,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05年5月14日,俄国被迫议和,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和旅顺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利。这时,日本的优势地位也像以前俄国的优势地位一样,成为美国所不欢迎的东西。

——摘编自【英】埃尔顿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而对法国的大国地位有较多不同意见。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苏联称霸欧陆,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站立来与之抗衡,最后斯大林妥协了,同意给法国一个占领区,并允许其参加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最终英、美向苏联妥协了。因为对苏联来说,波兰问题直接关乎其国家安全,所以对此寸步不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他认为两个老牌殖民地大国只是想恢复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因此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苏方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苏联得到日本侵占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租借旅顺和中东铁路,保持外蒙古现状等。这样一来,斯大林所得成果大大超过了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损失。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 有人把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章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后发表《游心影录》,态度大转变,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引者)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欧游心影录》等

材料二:1922年,罗素撰写《中国问题》,剖析中国社会现实,对中国前景作出预测。当时中国学者们正急切寻求建立共和政府可以借鉴的西方现代思想。罗素参与了当时中国应采取何种政体的辩论,他认为中国应走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和革命式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罗素认为,中国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值得骄傲的文化。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有潜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强国。虽然中国迫切需要西方科学,但在罗素看来,传统中国文明提供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另一个视角,这或对西方世界的不破不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摘编自[加]路易斯•格林斯潘《罗素在中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对东西方文明态度发生转变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素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罗素和梁启超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现代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