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民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幕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因为种种原因的掣肘,一直未能实现民法典的编幕。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的法律规范得到司法适用的不超过十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不能回应和满足民众的权利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幕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宁夏和上海召开4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到基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完成民法典的编幕工作。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考点】
实践及其特征;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