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1) 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 【理解学习】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 【学以致用】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考点】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践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我校七年级学生“走进百家争鸣”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鸣”之原]

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任务二——“鸣”之物]

材料二: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⑥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任务三——"鸣”之功]

材料三: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则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 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1) 根据材料一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2 点即可)
(2) 材料二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其中属于儒家和法家的名言分别有哪些?从上述名言中我们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各学派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对我国当时的影响。
(4) [任务四——“鸣” 之续]
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国君, 你会采取什么学派的思想来治国?并说明理由。
实践探究题 普通
2. 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辨论坛)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个一千年后,内部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名家解读)

材料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生活之窗)

“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损坏,门窗被打破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 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 观点 史实
道家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 请针对损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说说自己的认识。
实践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