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 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 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 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考点】
九品中正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国,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国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2)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蜀国主要官员选拔情况

人名

史书记载

孙乾

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

秦宓

益州辟宓为从事祭酒

董和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

刘巴

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马良

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陈震

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廖立

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刘琰

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

杨议

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杜微

微固辞,零而致之

吴国主要官员选拔情况

人名

史书记载

张奋

昭弟子奋,年二十……为步骘所荐

顾承

承,字子直。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征

步骘

孙权为讨虏将军﹐召嘎为主记

程秉

权闻其名儒,以礼征

阚泽

察孝廉……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

薛综

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年

陆绩

孙权统事,辟为泰曹掾

陆瑁

嘉禾元年,公车征瑁,拜议郎、选曹尚书

朱据

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

贺齐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据陈寿《三国志》整理

材料二   黄初三年(曹魏)下诏说:“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资治通鉴》载:“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具体的实行流程如下:州置“大中正”,郡置“中正”,均由本处人在中央任职者担任。各郡中正将所能了解到的人才状况集中汇报给大中正,大中正便根据这些情况来品定人才,得到的品位称为“乡品”。中央司徒再根据乡品授予其具体的官职,得到的品位为“官品”。

——据陈寿《三国志》等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蜀国与吴国选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曹魏选官制度调整的内容。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蜀吴选官制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