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2020年1~4月,我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5%;网时抗疫、教助企业和贫国家庭、发放消费券等大量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缺口较大。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走出以及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决不允许藏留挪用。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陆续推出。从下好新个人所得税法“先手棋”,到打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主动仗”,再到全盘布局深化增值税改革,人们已接连享受几波“减税降费大红包”。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让6千多万纳税人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实行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使符合政策的8千万人应享尽享,增强了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调整到15万元,并对初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地,制造业等现行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增值税一项减税政策便可带来年化1.3万亿元的减税规模;降低涉企收费,涉企收费由2013年的106项减少至31项,共减少75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减税降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当前,我国“十四五”开局良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就业民生压力较大,疫情反复冲击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线下消费;三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仍然存在。
2022年我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同时实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达2.5万亿元,助力市场主体生机盎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结合材料,说明财政政策应如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材料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新内涵:一是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三是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
①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市场信心
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③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稳定要素市场价格→优化企业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④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直接纾解企业困难
③优化经济结构 ④“放水养鱼”,涵养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