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陈思和

①儿童文学必须突出儿童性,但是儿童与儿童文学的写作是分离的。不像青春文学,作者多半是在读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或者是青年作家。儿童文学是由成年人来写的,年龄上隔了一代,甚至隔了两代。年龄跨界的人来表达儿童生命的感受,难度就比较大。所以,恰当的创作原则是: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②儿童阶段的生命特征是儿童文学的母题所在。在外力帮助下逐渐走向独立是儿童阶段的重要特征,这就构成儿童文学的一大母题--爱和互相帮助。还有两个主题与此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善恶,一个是分享。

③儿童阶段的另一个生命特征是环境视域的逐步扩大,这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母题。儿童文学最初关注的意象是床和房子,拓展开去,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外出旅行的主题,或者身体突然掉进另外一个空间,由此开始了历险记。西方儿童文学名著《小红帽》《木偶奇遇记》都是这个主题延伸出来的。

④从生命原始状态到开始接受文明规范的教育是儿童生命的又一重要特征。孩子的生命是赤裸裸诞生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原始形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野蛮形态。这个特征既强调了教育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人自身从“小野蛮”逐渐向着“小文明”的形态发展,同时,也肯定了儿童生命的某种野蛮特点。

⑤这里说的“野蛮”是不带有贬义的,它揭示出生命形态中有很多非文明规范的因素,它是自然产生的,是孩子生命形态的本然。电影《地雷战》有一个细节,鬼子工兵挖地雷的时候,挖到了一个假地雷,里面放的竟然是大便,日本工兵气得嗷嗷直叫。电影镜头马上切换到两个孩子在哈哈大笑,一个悄悄告诉另一个:是臭粑粑!如果镜头里表现的是成年人这么做,就会让人感到恶心,然而孩子的恶作剧却让人解颐一笑。为什么?因为在这个细节里突然爆发了一种儿童生命的蛮性特征,用在战争环境下特别恰当。

⑥创作儿童文学,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途径还有很多,比如“模仿”和“接近”,但是这属于外部行为。创作其实是一种内心行为,作者需要从自身的生命感受出发,通过童年记忆来挖掘和激发自身具有的儿童生命因素,也许这种因素早已被成年人的种种生命征象所遮蔽,但是仍然具有活力。通过记忆把自身生命的童年因素激发出来并且复活,通过创作活动把它转化为文学形象,那是儿童文学中最上乘的意象。

⑦儿童文学不可避免地含有非儿童性的部分。如果说,儿童性的部分更多地是从文学审美的功能上来呈现儿童文学,那么,非儿童性的部分,则要从知识传播、成长教育等功能上来发挥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性与非儿童性的完美结合,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⑧但要注意,教育的内容可能不是儿童自己需要,而是长辈觉得应该让儿童知道的。我们讲“瓢虫是害虫”“蜜蜂是益虫”,其实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标准。哪个孩子不小心被蜜蜂刺了一下,他可能就会认为蜜蜂才是害虫。这提示我们要有这个自觉,对于儿童文学中含有的非儿童功能,要有一个“度”,太多就超过了儿童承受的能力,会使儿童文学发生异化;但完全没有非儿童功能也做不到,那是乌托邦。这是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摘自2019年9月23日《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段写青春文学,目的是与儿童文学创作形成对照,突出年龄跨界表达儿童生命感受的难度,从而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谨:首先提出论点,接着重点分析儿童文学创作接近儿童生命本然状态的途径,最后补充论述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C. 孩子的生命是赤裸裸诞生的,是一种野蛮形态。这里的“野蛮”表明了作者对儿童文学中“蛮性特征”内容的坚决否定。 D. “异化”指变成不同的东西。“乌托邦”指难以实现的愿望。文章结尾这两个词语的使用,表明了作者鲜明的创作态度。
(2) 下面的材料能否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灭魔,西天取经之路的奇幻历险经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小读者们的心灵。

(3) 请分析文章第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 请依据文本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谈谈儿童文学创作怎样尽可能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考点】
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文章开头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论证过程; 补充论据;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