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墓道长(米)
面积(口)(平方米)
附属设施
金村V号墓
周天子
1
76.2
148.6
车马坑2
固围村M1
魏王
2
125
756
?
胡庄韩王陵
韩王
954
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
赵王
70*
1600
陪葬坑陪葬墓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材料一 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有“城彼朔方”之句,即指公元前9世纪北边配有烽火台的小城。战国时,列国竞相修筑“互防”“拒胡”两种长城。如燕国修南长城以“防齐”,赵国修南长城以“防魏”,魏国修河西长城以“防秦”,秦国在洛水西岸筑长城以“防魏”。北方的几个诸侯国,如赵、燕、秦与游牧民族相邻,纷纷筑长城以“限戎马之足”。秦统一全国后,列国“互防”长城失去意义,被拆除,而列国“拒胡”长城则有必要连成一片……秦长城将华夏农耕区围护起来,“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自汉武帝元狩二年至太初四年,经二十年,沿河西走廊筑起烽燧亭障,直达新疆罗布泊以西,全长超过一万公里,以保障通往中亚、西亚的道路。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