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至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Hz到Hz;
(2) 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 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科普阅读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1)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如图2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图3是立体声播放时的情景示意图,双声道播放使听者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

科普阅读题 普通
3.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

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 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102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
(3) 自从广宁高铁通行后,每天不同时刻都有火车经过离我们家或学校不太远的地方,你注意过吗,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普阅读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