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

不同时期英语新词

组别时期新词
1组15~17世纪potato;banana;maize
2组19世纪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
3组20世纪后期e-mail;website;blog
示例组20世纪初tank;machine gun;gas mask

(注:maize一玉米;electron一电子;blog-博客;gas mask一防毒面具)

材料二: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次远离欧洲本土,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三: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 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 whisky(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

(源于汉语的“烧酒”)。

——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示例:

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3)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4)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其发展和传播历史能反映不同时期人类文化活动状态以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绘制于1300年的赫里福德地图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世界地图,其顶端是 《圣经》中耶稣复活和审判的场景,世界被分为欧洲人熟悉的欧洲(地图左下方)、亚洲(地图上方)、非洲(地图右下方)三个部分,和中世纪的其他地图一样,以东为上位,中央是圣城耶路撒冷。

——摘编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1507 年由德国人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绘制了首次以“亚美利加”称呼美洲的世界地图。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未知的大陆存在于两个巨大的汪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而过去的地理知识局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大陆。

——摘编自徐永清《新大陆舆图故事》

材料三:早期的墨卡托投影可以保持大陆轮廓投影后的角度和形状不变,但放大了高纬度地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面积,而忽视了广大位于中低纬度的发展中国家。制图师彼得斯认为墨卡托投影“使我们难以以恰当的政治态度,来对待非工业国家”,于是他在1973年推出了彼得斯投影,把中低纬度地区拉伸扩大,使得观众的目光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这些地区。彼得斯投影地图中大陆的面积不会产生偏差,但轮廓会扭曲变形。该投影一直备受争议,被斥责为彼得斯个人的政治宣言。

(备注: 地图投影是利用一定数学法 则把地球曲面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转换,就产生了各种投影方式。)

——摘编自何光强、宋秀琚《地图投影与全球地缘政治分析:一种空间认知的视角》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里福德地图呈现相关样态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绘制的世界地图所带来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彼得斯调整墨卡托投影的行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