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
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
3
、MnO
2
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
3
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
3
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
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
3
、MnO
2
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
2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
3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白磷化学式为
, 着火点为
。
(1)
向装置中通入
后,
填“甲”或“乙”
烧杯中的白磷燃烧;
(2)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
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综合题
普通
2.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将试管放入盛有 溶液的棉花80℃热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
对比实验现象,烧杯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综合题
普通
3.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
2
接触的现象是
。
(3)
热水的作用是
。
综合题
普通
1.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单选题
普通
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