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绅,又称“乡绅”“缙绅”,是随着科举制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主要包括科举功名之士和退居乡里的官员。这一群体不仅拥有朝廷赋予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同时还由于独占文化资本,具有对社会进行规范整合的文化权力。因此,可以说士绅是传统社会的地方领袖,通常奔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旨在“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扶危济困,仲裁纠纷,督修和维护地方上的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士绅群体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编自王雄刚《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士绅传统》
材料二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社会的近代化起步,一些士绅开始投身近代实业和教育事业。1906年,清政府决定推行地方自治,这使得士绅不仅可以涉足于地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可以进一步涉足政治领域,公然在“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种公共权力。这一时期,各种“新政”和自治机构的首领人员组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其中包括县议会议员、议长,教育、实业、财务等局所的首领,商会、农会、教育会会长,地方保卫团局首领等,由于这些人员扮演着传统士绅的社会角色,所以仍被地方社会称为“士绅”。新的士绅是一个权力群体,因此可以称之为新官绅阶层。
——摘编自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材料三 在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农民运动构成了“大革命”时代的疾风暴雨,并且以农会组织为中心,重建乡村政权,剥夺乡绅权力。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乡绅政策有所调整,不再张扬“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激进观念,也不再笼统地将绅士作为敌对阶级,在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开明士绅”,此举具有明显的统战策略意义。
——摘编自王先明《乡绅权势消退的历史轨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