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
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蚂蚁非常喜欢吃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释放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信息也会赶来驱除瓢虫。下列分析
错误
的是( )
A.
报警信息素能传递化学信息
B.
释放报警信息素有利于蚜虫躲避危险
C.
报警信息素只会对蚜虫有利
D.
报警信息素可作为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单选题
容易
2. 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体现了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进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
单选题
容易
3. 功能性灭绝是指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是物种灭绝的前兆。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后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到20世纪,朱鹮开始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消失。功能性灭绝物种被成功挽回的例子极少,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和众多志愿者却创造了这一奇迹——我国朱鹮数量由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21年的7000余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朱鹮种群数量少,变异少,基因多样性低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B.
功能性灭绝物种已不能有效的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已丧失了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C.
由于种群数量过少,功能性灭绝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D.
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实现,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单选题
容易
1.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
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
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单选题
普通
2.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野生稻等种源物种的保护,推进华南虎等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建立国家公园等就地保护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
对华南虎等濒危物种可以通过建立精子库、基因库等对其基因进行保护
单选题
普通
3. 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濒临灭绝。为了挽救濒危物种,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的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2023年3月20日,安徽铜陵的江豚保护志愿者发布了一段数头江豚在长江铜陵段嬉戏的视频,场面蔚为壮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需要长期禁止鱼类资源开发和利用
B.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良好的成效
C.
建设鱼类洄游通道是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D.
保护长江江豚的根本措施是增加江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单选题
普通
1.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不同结构层次内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间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信息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
人体的神经调节离不开信息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
动物的体液调节都离不开细胞外液传送的信息分子
D.
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传递离不开信息分子
多选题
普通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B.
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
生态系统信息通过食物链(网)传递,具有单向循环的特点
D.
信息传递可以维持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多选题
普通
3.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
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
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
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多选题
普通
1. 湿地是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性处在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的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下图为某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模式图,构建湿地水岸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该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的淹没区到偶然洪泛区,依次分布着各种鱼类和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群落中各种群不均匀分布,往往呈现
。
(2)
湿地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来看,湿地具有调节
的基本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试举1例:
。
(3)
当重金属污染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会显著下降,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为修复该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选择了吸收重金属能力较强且适应当地环境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植物的吸收还能降低水体
的风险。
(4)
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偶然洪泛区,蚂蚁可通过拍打蚜虫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供其吸食。这属于
信息传递的作用。
(5)
湿地公园的建设
(能/否)说明人类活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综合题
普通
2.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 ~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布于 5个互不相连通的地区。2020年3月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从栖息地一路向北,经过 500多天、1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后又安全返回。
(1)
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来连通隔离的5个地区,可促进种群间的
,提高亚洲象的基因多样性。
(2)
亚洲象可以感知磁场,使其往返不迷路,磁场属于
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3)
亚洲象的消化能力很弱,粪便富含植物纤维,会吸引蜣螂、蜚蠊、白蚁等小动物前来享用,这些小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填成分),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
为保护亚洲象,采取了砍伐部分高大乔木、清除外来物种、食物源基地建设等措施,提高了亚洲象栖息地的
稳定性。
(5)
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
(至少答三点)等。
综合题
普通
3. 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有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1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等地。因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其种群数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与白颈长尾雉有关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分析,图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含有的生态系统成分有
。
(2)
图中构成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
(3)
为调查白颈长尾雉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采用了红外触发相机拍照技术。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技术的优点是
(答出2点)。
(4)
白颈长尾雉在觅食时观察到敌害,其会发出尖锐的叫声,以提醒同伴,从而避免被捕食。据此分析,这里提到的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是
,主要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5)
由于白颈长尾雉的稀有性,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请提出1条有效的保护措施:
。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