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 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n(C2H4)(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0(填“大于”或“小于”)。

(3) 根据图中点A(440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MPa)−3(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
【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环氧丙醇(GLD)常用作树脂改性剂。在液相有机体系中,可通过碳酸二甲酯(DMC)和丙三醇(GL)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已知:①敞口容器可看成恒压装置,体系压强在反应过程中与大气压(110*Pa)相等;

②反应中产生的物质的量相对于空气中很少,故可忽略不计,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4%;

③气体和液体共存于同一体系,如在溶剂E中发生的反应 , 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表示为(p为气体分压,为液相体系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Ⅰ、Ⅱ、Ⅲ的焓变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表示反应Ⅰ的焓变曲线为(填“a”“b”或“c”);反应Ⅱ在(填“高温”或“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2) 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向敞口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DMC和1.0 mol GL,控制温度为℃。平衡时,测得液相体系中GLD的物质的量分数 ,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Pa,平衡时GLD的产率=%,体系放出热量=kJ,反应Ⅰ各组分以液相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同温下,向上述体系中注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重新达到平衡时,GLD的产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LD与物质的量之比
(3) 以W表示体系中加入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实验测定W不同时,DMC的平衡转化率和GLD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纵坐标表示GLD平衡产率的是图(填“甲”或“乙”);W最大的是(填“”“”或“”)。图丙为在不同催化剂下反应相同时间。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丙上的(填字母)点可能是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

综合题 普通
2.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等)作为化学工业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碘甲烷()热裂解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1) 反应Ⅰ、Ⅱ、Ⅲ的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298K下,
(2) 针对反应Ⅰ,利于提高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有____。 A. 低温 B. 高温 C. 低压 D. 高压 E. 催化剂
(3) 利用计算机模拟反应过程。一定压强条件下,测定反应温度对碘甲烷热裂解制低碳烯烃平衡体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组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反应Ⅱ、Ⅲ自发,且为熵减小反应,所以

B.若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则

C.随温度升高,反应Ⅱ、Ⅲ的化学平衡先正向移动后逆向移动

D.当温度范围:T≤715K时,相同条件下的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小于反应Ⅲ

②从图2中可看出,当体系温度高于600K时,乙烯的摩尔分数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4) 维持温度为810K,压强为0.1MPa,起始投料1mol , 测得平衡体系中

①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②已知810K条件下,存在等式(常数)(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可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如 , 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3中画出x(HI)与压强(0.1~2.0MPa)关系的曲线示意图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