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历史社团开展大运河考察活动

【手绘示意图】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黄河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文献探究】

材料二:元代定都北京,为巩固国军统治和对南方粮食、货物的需求,先后开通了会通河、济州河和通惠河等河道,对隋朝大运河进行裁弯取直,改进后的大运河会长1794公里,较隋朝大运河缩短了约700公里。

﹣﹣摘自景萌《大运河历史演变及运河古桥分析》

【实地考察】

材料三: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北京段的两处遗产、两处河道。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部分>

①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的杰出成就。

③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考察地点

简介

地点一:澄清主闸、澄清中闸

为调节水位落差,元代在通惠河什刹海段,设直澄清上闸与澄清中闸,通过在两闸间放水、充水、调节水位,提高运河航运效率。这标志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元代运河上的闸与桥不分离,澄清上闸即万宁桥,如今万宁桥依然保留交通功能,见证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行人。

地点二:通惠河通州段

元、明、清三代京城的粮食、古建木材等经大运河通惠河进京。

清末漕运废弃后,此段河道就用作北京城内排水行洪的水道。现部分河道已改为北京城市景观河道,通州区将疏挖整治通惠河河道、完善绿化工程,未来将打造国际化滨水景观岸线。

示例:澄清上闸、澄清中闸的复闸技术,证明了我国古代先进的水利技术。

【活动延伸】

材料四:北京市提出构建“一河、两道、三区”的大运河文化站发展格局,“一河”即以大运河北京段为轴钱,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两退”即全线滨河绿道和重点游船通航河道。“三臣”即运河文化展示区、运河生态景观区和疏解整治提升!

﹣﹣原载2019年12月5日新华网

(1) 依据材料一,将手绘地图补充完整;并说出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特点:①;②

(2) 依据材料二,说出元朝运河对比隋朝大运坷的变化;指出元朝运河开通的目的。
(3) 结合材料三,任选1条评委会评价,从大运河北京段遗址、河道考察中,为其找出证据。
(4) 依据材料四,针对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考点】
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