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1) 材料一中“戚继光”抗击的是哪国的侵略者?写出这场抗争的性质。
(2) 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 1684 年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三国时期派遣大将到达“台湾”的是哪一政权?
(3) 你如何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考点】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影《戚继光》梗概:戚继光幼年时十分好动。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1544年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 ,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招募了三千彪悍金华、义乌人,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戚家军”,并针对当地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倭寇又善于设伏、不好短兵相接这一特点,创造了”鸳鸯阵“。戚继光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狼筅等兵械、战舰等装备,经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等战斗,最终肃清扫平倭寇之患。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电影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明朝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简述或简介)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 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